分享

历史上曾有两个“临朐县”同时存在,东莱郡和齐郡各一个

 胶东故事会 2021-01-18
地方区划重名的现象,古已有之。
重名多数情况都是常用字或词,比如“沙县”、“太平县”等,但也有例外。比如,“临朐”这种带有生僻字的地名,在历史上也曾经重复过。

(西汉时两个临朐县的位置示意)
根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有两个临朐县同时存在,并且相距还不远。一个属于齐郡,一个属于东莱郡,当时都属于青州刺史部,如今也都在山东省的范围内。
其中一个临朐县的名称延续到了后世,也就是现在潍坊市的临朐县。还有一个则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关于这两个临朐县的情况,《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
齐郡。秦置,县十二:临淄、昌国、利县、西安、巨定、广、广饶、昭南、临朐、北乡、平广、台乡。

东莱郡。高帝置,县十七:掖、腄、平度、黄、临朐、曲成、牟平、东牟、惤、育犁、昌阳、不夜、当利、卢乡、阳乐、阳石、徐乡。
“朐”(qú)如今是一个生僻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屈曲的干肉”,除了古籍和地名之外,其他场合很少会见到它。但不知为何,西汉时期的人很喜欢用它作为地名,除了青州有两个“临朐县”之外,徐州附近的东海郡也有一个“朐”县。

一般而言,“临”字开头的地名大多表示地理方位,后面的字要么是山要么是河。那么,临朐的“朐”指的是什么呢?
首先看一下现在潍坊市的临朐县。《临朐县志》载:“西汉初,始设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名。”即如今临朐县城东边的朐山公园。
这一说法在《水经注疏》中也有提到:“《汉志注》引应劭曰,临朐山谓临侧朐山也,非以临朐为山之名也。善长误矣。守敬按:《元和志》,朐山在临朐县东南二里。”实际上,《水经注疏》也注意到了西汉临朐县重名的现象,称:“临朐属齐郡,东莱亦有之。”

东莱郡的临朐县,因为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废弃,故城遗址甚至都有争议,名字的由来就更难以确定。
多数观点认为,东莱郡的临朐县城在如今的烟台莱州市(旧称掖县)境内。清代的《掖县志》载:
临朐城 城北二十五里。汉县,属东莱郡。颜师古云:“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城,盖各以所近为名也。”《汉志注》云“临朐有海水祠”,即今之海庙。城今无考,或云城北二十五里诸旺城是,一云柴胡寨是。
县志中说的“诸旺”,就是如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的朱旺村。这个村庄就在海边,距离海神庙不远,跟《汉书》中描述的特征比较相似。上世纪末修撰的《莱州市志》就采用了“朱旺说”,志载:“临朐故城遗址位于今市城区以北12.5公里的朱旺村,西临大海,西南有海庙。1957年调查,在村西北部,周围约2公里,有城墙基和城壕遗迹,出土遗物有五铢钱、刀、剑等。”
查看地图的话,可以发现朱旺村有条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汇入莱州湾当中,这条河拐弯较多,不知道“临朐”的由来是否与此有关。
东汉之后,东莱郡的临朐县废弃(《后汉书·郡国志》中提到东莱郡时已无临朐县),名字也不再使用。而齐郡的临朐县得以保留。此后千百年间,后一个临朐虽然偶尔裁并,但断断续续一直沿用了下来。因此,“临朐县”虽然一度重名,但在今天已经不会造成混淆。

不过,在阅读古籍时偶尔还会遇到困惑。如《清实录》载:“顺治元年十一月,登莱巡抚陈锦请开临朐、招远矿洞。命暂行开采,不为例。”
笔者最初看到这条记载时很是不解:登莱巡抚的管辖区域主要就是登州府和莱州府,临朐县属青州府,不在陈锦的职权范围内,为何提出要在临朐开矿?后来一想,这里的“临朐”是否可能就是说掖县之临朐。招掖相邻,矿产丰富,一起开采较合情理。当然,这只是推测而已,资料有限,难以定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