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侵华日军也纪念七七事变?在卢沟桥修纪念碑,邀请汉奸“慰灵”

 以史为鉴v 2021-01-18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时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又是中华民族最惨烈的一道伤痕。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再到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侵华日军就是这样一步步逐渐割据,逐渐蚕食我国国土……本期我们聊一聊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

一、卢沟桥事变

众所周知,在1937年7月7日晚,侵华日军是以一名士兵走失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结果被中国军队严词拒绝,随后日军进攻宛平,卢沟桥事变至此彻底爆发。
在卢沟桥事变中,中方将领是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日方将领是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大佐军衔的牟田口廉也。
图注:发起七七事变的侵华日军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
宛平城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宛平城西的卢沟桥是北京进出内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明朝时就成为护卫京畿的重要堡垒。
日军已经控制了当时北平的北部、东部以及南部,宛平城和卢沟桥成为北平唯一对外沟通的唯一渠道,这也是日军为何选择宛平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理由之一。
1937年7月8日4时23分,侵华日军牟田口廉也下令炮兵向宛平城开炮,打响了全面侵华第一枪。
牟田口廉也后来经常炫耀性地说到:“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所以我认为我对此必须承担责任。“

二、宛平城外第一高地——一文字山

图注:七七事变当天的宛平城及城外最高点:一文字山 以史为鉴制图
根据我方资料记载,侵华日军发起进攻的地点是北京市丰台区沙岗村大枣园的沙丘炮兵阵地。沙岗村这座小山包上,因为长有一些有酸枣树,因此当地老百姓俗称此地为“大枣园”。
这里的一个小山丘虽然相对高度只有十几米高,但也已经是宛平城周围的最高点,站在这里可以俯瞰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宛平城,这也是日军将阵地选择在这里的主要原因。
日军占据华北后,牟田口廉也因为引发了战争,被日本天皇裕仁亲授其金鹰三级勋章,晋升为少将。

图注:侵华日军在“一文字山”观察宛平城内布防

图注:侵华日军在“一文字山”观察宛平城内布防

日本人还把宛平旁边这座小山丘直接起了一个象征着日本刀的日本名字——一文字山
战争的发动者牟田口廉也亲笔题写了山名,并写了一块木牌子放在山顶。
图注:侵华日军在宛平城外“一文字山”上的木制纪念牌,上面据说是牟田口廉也亲笔书写。
后来木制牌子容易损坏,日本人又找了一块石头(有说法是当年北平百姓为纪念孙中山所树的石碑),重新树立了一颗石碑立于此处,每年都会组织日本人在这里进行集会,一面是彰显军功,另一面是祭奠战死的侵华日军。
甚至日本人还把此地标注为名胜,还发行了专门的明信片。
从1937年以后,每年的7月7日,日本人便组织伪宛平县县长等官员、拖家带口的日本家属、学生、和尚、道士、汉奸等在这里举办所谓的“慰灵”活动,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
图注:日本人在一文字山举行慰灵活动,左方是一文字山石碑,右边是日本神道教的神官
上图中这位就是一文字山附近的村民“郝老婆婆”,因为在侵华日军发起七七事变后,踊跃给日军捐助金钱,被日本人评为“事变当初功劳者”,被当作榜样大肆报道。
甚至在1943年7月7日,日本《大东亚战争画报》上登出了日本崇仁亲王登门看望她的照片。抗战胜利后,这个老太太的无耻行径才被曝光,有人叫她为“七七事变第一汉奸”。

三、“一文字山”还是“蚊子山”?

等到日军彻底战败,山顶上的石碑也被拆除,这座不起眼的“一文字山”也逐渐埋没在世人的记忆中,老百姓去掉了拗口的一字,直接管这座山丘叫“文字山”。
在2015年,某报记者走访时发现,附近的住户大部分人俗称这座小山头为“文字山”,但没人能说出为啥要叫这个名字,也不知道这个小山头的来历。
“可能是因为蚊子多吧?”一位住户猜测。
在文字山南北两侧,还保留着侵华日军修建的碉堡,这个大部分人都知道是“鬼子修建的。”现在也已经是文物被保护了起来。
距离1937年7月7日已经过去了83年了,当时国人面对凶残的侵华日军时,只能以极大的牺牲去填补国力的差距,用无数英烈的血肉才铸成新的长城。
但是今天的幸福生活距离当年的国破家亡,也才区区的83年时光,那一段让所有国人都惨痛不堪的回忆不应该被遗忘,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残酷的真理,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文字山碉堡被立碑保护——法制晚报
卢沟桥“蚊子山”鬼子碉堡——颐和吴老
一群参加祭灵的入侵者和一个被称为七七事变第一汉奸的老太太——风吹草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