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在陕西 || 张淑兰:蕴藏在信天游里的几道陕北美食

 嘉年华ing 2021-01-18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编者按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

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对故乡、往事、童年的追怀…

《蕴藏在信天游里的几道陕北美食》

文|张淑兰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

  走进浩瀚的陕北民歌海洋中,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独具特色的陕北地方小吃都会跃然闪现在那些委婉悠扬的信天游的歌声里。比如:

  “煮了个钱钱下了个米,

  大路上搂柴瞭一瞭你!”

  “妹子开门来,妹子开门来!

  哥哥给你提了一条羊腿腿来!”

  “黄米馍馍热油糕,哥哥你在外能吃饱?”

  “荞面饹饦羊腥汤,

  死死活活相跟上……”

  听着这几句飘香的信天游,你是不是特想品一下歌词里这几道陕北美食,下面我就带你先了解一下它们的本土特色吧!

 陕北钱钱饭

  歌词里的“钱钱”说的就是陕北的钱钱饭。陕北特产钱钱饭由粗粮精制。

  原料为黑豆,经过浸泡,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

  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

  提起陕北的钱钱饭,那在陕北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钱钱饭粘糊爽口,香浓味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黄米馍馍

  “黄米馍馍热油糕”中的黄米馍馍是一道主料为黄米的陕北特色小吃,也是陕北重要的年食饭。

  陕北人做法一般是把硬糜子碾成米,先把米放在开水锅里煮过,碾成面,用细罗筛过一次,再把罗好的面放在锅里炒一炒,炒好后趁热用面粉刷糊将面和起来,连盆放在热炕上加盖并用棉被捂严发甜,倒上事先准备好的酵面糊,等面充分发酵后再晾凉,然后抟成团子放在锅里蒸熟。

  蒸黄米馍一定要用旺火,也叫武火,才能达到膨松、柔软、裂花的效果。

  蒸出的黄米馍一裂四瓣,酷似盛开的莲花,热食绵软香甜,冷食酥沁爽口,甜甜的味道带点米香是大人娃娃们最爱的美食。


陕北油糕

  油糕,在陕北又叫年糕,枣糕,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以黍科糜子,大枣为原料,油炸而成。

  色泽金黄,细腻柔软,味道香甜可口。现在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

  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也对油糕有过描述。

  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的场合,特别是婚庆宴席中。食用时盛在碟中,每碟十片,佐以白糖和粉汤。

荞面圪坨羊腥汤

  荞面饹饦,就是用荞麦面掺和一半的白面,加入七、八十度的热水搅拌,和成松软的面团,然后,用手揪一块下来搓成小拇指粗的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小拇指大小面球,把面球放在手心再用大拇指使劲一搓,就会搓出一颗颗指头蛋大小的半圆筒来。

  如此搓成的一个个“指头蛋蛋”,就是陕北人说的饹饦面食。

  也有人为了饹饦做的更美观一些,就把面球放在高粱杆做成的盖子上搓,搓出来的饹饦外表有着一道一道的花楞儿,煞是好看,也的确勾人食欲。


  “饹饦”关中人把它们叫做“麻食”,山西人也称为“猫耳朵”,但是在陕北,它是的的确确被当地人叫做饹饦。

  所谓“羊腥汤”,顾名思义,就是用羊肉炖的汤。

  在过去,陕北地贫人穷、僧多肉少,做一顿羊肉汤,往往只用少量的羊肉,炖一大锅羊肉清汤,吃的时候几乎找不到几块羊肉,但却能闻得到羊肉的鲜味儿,故而称之谓“羊腥汤”。

  炖羊汤时,把剔骨羊肉洗净后切成花生米粒般大小的肉丁,放在清水里煮沸后,打去浮沫,然后放入葱姜、花椒、大料、干辣椒等佐料,慢火炖上两小时以上即可。


  食用时,把搓好的饹饦在开水里煮熟,捞在碗里,浇上炖好的的羊肉汤(当然还有羊肉),用筷子轻轻地搅拌起来,以至于让羊肉粒钻进饹饦的肚子里。

  然后,放入油泼辣子,撒上葱花和香菜末,吃起来面和肉搅在一起,咬一口饹饦,口感筋道、特别有韧劲儿。

  喝一口汤,羊肉的鲜美和甘醇的香味盈满口腔,沁入心肺,让人回味无穷。


  荞面性凉,羊肉性热,二者搭配可以互补,相克相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羊腥汤配荞面饹饦,乃属于真正的最佳搭配。

  在陕北,这一曲曲凄婉、缠绵的情歌,一首首高亢、激昂的信天游,随处都洋溢和飘洒着陕北美食的醇美和清香!

  这些夹杂着美食的信天游,也不知在这块浩淼的黄土地上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以至于有些已经演变成了经久流传的陕北谚语。

  比如:“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如今就成为了陕北人用来比喻和谐般配、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婚姻的一句俗语,广为流传!

原创首发于凯风陕西——老陕开


作者简介

  

  张淑兰,笔名兰紫墨痕,女,70后,延安作家协会会员,延长石油采油厂工人。

  喜爱文学,闲暇时写作,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延安日报》、《旅游文学》、凯风网、《榆林文化》、《北海日报》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嘉年华时光》征稿启事
        《嘉年华时光》作为一家文学原创平台,欢迎各位投稿!栏目设置有美食、散文、游记、随笔、小说、评论等,诗歌每次投3至5首。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1、要求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贴近生活;

  2、本微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3、来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发送,务必请附带作者简介一份、本人照片一张。

  4、稿费每月5号左右发放一次。赞赏即稿酬,读者的所有赞赏将全额发给原创作者

编辑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