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筱月 || 我和点点 ||“一人一城一故事”优秀征文选登(158)

 嘉年华ing 2021-01-18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我和点点》

作者|筱月(陕西洛南

  早上下楼买菜的时候,碰到了隔壁小区的阿姨,她把我拉在一边压低了声音:“你们小区谁家小孩从楼上掉下来了?”

  我说:“不知道啊,几层?哪栋楼?”

  看我一脸茫然,阿姨叹了口气:“听说是十八层,哪栋楼就不清楚了。听说是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她父母出去打工了,她奶奶在家看孩子。昨天早晨她奶出去买馍的时候孩子还睡着,她走后孩子醒了,不知怎么就掉下来了。”

  听阿姨这么一说,我感到头发都竖了起来,浑身瘆得慌。我忽然想到了她——对面楼上那个叫点点的小女孩。顾不上和阿姨告别,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推窗观望。

  早晨的阳光细细碎碎地洒在对面的楼上,洒在那扇熟悉的玻璃窗上,把点点的房间照得透亮。我的目光从窗台堆放的玩具的缝隙里,极力搜寻着那张花猫样的脸。她在哪儿呢?她究竟在哪儿呢?她可安好?我张望着,脖子酸疼,手心潮湿,嗓子干渴。我听见自己的心咚咚地响着,身体却像是寒冬走在北方的旷野,瑟瑟发抖。还好,还好,我终于在堆放的玩具的缝隙里捕捉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孔,像是被谁抽走了骨架,我瘫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出了口气。

  和点点相遇,大概是在前年夏天,那段时间我因身体不适在家休养。记得那天阳光正好,天空纯净得像一面镜子。吃过早饭后,我下楼去散步,在电梯里看到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她独自一人蹲在电梯里玩玩具,散乱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我摸摸她的头,她的头发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孩子,你家大人呢?”她抬起头,模样清瘦,脏兮兮的小脸上镶嵌着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她漫不经心地看了我一眼,默不作声。电梯到了一楼,我走了出去,她一动不动。我忙按住了电梯门:“孩子,赶紧出来,一个人在里面危险。”她依然无动于衷。“你快出来,阿姨给你糖吃。”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来。她看着我,眼里流露出一丝喜悦。她慢慢地靠近我,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

  通知了楼里的保安,我把她带到了小区中心广场。她很安静,乖乖地坐在凉椅上吃着我给她的糖。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这孩子是不是不会说话?

  我弯下腰,看着她的眼睛试探地问:“你爸爸妈妈呢?你怎么一个人跑下来了?”。她看着我,一边咯嘣咯嘣地咬着糖,一边用袖头擦拭着鼻涕和口水。那些鼻涕象两条蚯蚓,在她的鼻子下面开垦出两条红色的通道,暗流涌动。

  “你告诉阿姨,阿姨再给你糖吃。”我又摸出一颗糖,在她眼前晃了晃。

  她盯着我的手,眼里写满渴望:“妈妈上班去了,爸爸挣钱去了。”她的声音低如蚊蝇,但我还是听明白了。

  我把糖给她,挨着她坐下来:“你叫什么名字?爷爷奶奶呢?”

  她低下头,手里悉悉索索地剥着糖纸,低低回道:“点点”,然后,不再言语。我猜想,点点大概就是她的名字了。

  我不敢走开,默默地陪她坐着,仔细看她。她那淡蓝色的罩衣上有未干的饭痕,我估计她是吃完早饭趁大人忙碌时溜出来的。果然不一会,她奶奶就在保安的引领下匆匆赶来。她抱起点点,一边数落着她的顽劣,一边向我道谢。她们要离开的时候,点点忽然拉住我的手,怯怯地喊了声阿姨,不知怎么的,我竟然有些不舍。

  保安告诉我,她就住在我家对面,她家的窗户正对着我家的阳台。

  第二天早晨,我又在院子的凉亭里见到了她。才隔一夜,她就像换了一个人。她穿着鹅黄色的体恤、白色的短裤,干净,整洁。当时她正蹲在那观看一群蚂蚁搬家。我走进凉亭时,她一眼就认出了我,跑过来拉住了我的手。

  我蹲下来问她:“怎么又是你一个?奶奶呢?”

  她用手指了指大门口:“奶奶买馍去了。”我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摸出一颗巧克力给她。她的眼睛瞬间又亮了起来,脸上露出笑容。我陪她玩了一小会,她奶奶就过来了,交谈中我才知道,点点的爸爸妈妈都在深圳打工,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人照顾她和生病的爷爷,所以,她常趁奶奶不注意时,打开反锁的门跑下楼来玩。

  两次相遇后,点点和我熟悉起来。我每次下楼前,都会从果盘里抓几颗糖果放在兜里,只要遇见她就拿给她吃。渐渐地,我俩之间似乎有了默契,只要我下楼,几乎都能看到点点站在电梯口等我。不忙的时候,我会陪她玩一会。点点喜欢的玩具是一对黄色的鸭子,一大一小。她把小鸭子放在大鸭子的背上,口里念叨着:“鸭鸭乖,鸭鸭听话,妈妈回来给你买糖吃。”她孤单落寞的样子,加深了我对她的爱怜。

  因为她,我和她奶奶也熟络起来。偶尔奶奶有事外出,就把她托付给我照顾。点点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她不哭不闹,总是默默地把玩着一堆玩具。说来奇怪,我发现她无论玩什么,总是把小的放在大的上面,自言自语地说着有关妈妈和孩子的话题,我想,可能是她太想念妈妈的缘故吧。因为心疼和同情,我对她也就用了心——给她梳头、帮她洗澡、给她讲故事、教她唱歌、陪她看动画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点点开始黏我,奶奶来接她时,常常躲在我身后不愿回家。有一次竟然抱着我的脖子问我:“阿姨,你当我妈妈好不好?你要当了我妈妈,我就不用回家了。”听她这么一说,我差点掉出了眼泪。

  浇花的时候,我常站在阳台看点点家的窗户——窗台上摆放了很多玩具,她常常一个人独自坐在那一堆玩具里。我喊她一声,她就会把脸贴在玻璃上对着我笑,鼻子被挤压得像一幅卡通画。我冲她做鬼脸,她的眼睛就笑得眯成了一道缝,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我想,那段时间,她就是我在阳台上看到的最美的风景了。

  有一次在院子里碰到点点的妈妈,我劝她别再出去打工了,好好在家陪陪孩子,陪她度过美好的童年,弥补孩子缺失的母爱。她大概是误会我了,从此不再让点点到我家来玩。我忽然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人也变得懒散起来。每天除了生活必需之外,我宁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书,也不愿到院子里走一圈。慢慢的,我也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

  点点从幼儿园回来,总会脸贴着玻璃向外张望,当我们两人视线交汇时,她还会对着我笑。两扇窗户,成了我们交流的唯一途径。

  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点点,我都会想起家乡的那些留守儿童,想起他们花猫样的脸、脏兮兮的手、脏兮兮的衣服和孤独且明亮的眼神。

  我甚至想起了前些年在孩子幼儿园见到的那几个初来的农村的孩子。他们有的野蛮任性,有的胆小怯懦,集体活动时,他们总是和城里的孩子难以融合。他们的顽劣和不良习惯,常招来老师的摇头叹息和别样的眼神。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爷爷奶奶局限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和生活环境的制约,只是一味地放任和娇惯孩子,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却不能诱导开拓他们的思维,无法给予他们良好的学前教育,以至于耽误了孩子。每每和家乡的小一辈谈起此事,他们表现出的更多是无奈甚至无所谓。对文化认知的不同,大概就是造成城乡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城里孩子还没出生就实行胎教,出生后更是各种早期教育和才艺的培养,大人们全方位地关注着孩子,让他们尽可能享受优质资源,受到良好的教育,努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投放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经济拮据、生活困难,是造成农村文化落后的另一根源。

  当然,农村孩子朴实憨厚、吃苦耐劳、随遇而安、独立坚强的个性,是一些城里孩子无法比拟的。于是,我常想,倘若农村的孩子从小也能拥有和城里孩子等同的文化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优质资源,那么他们一定也会像雨后春天田野里施过肥的庄稼一样,成长得更加茁壮!

(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筱月陕西洛南人,自由职业,现居西安。自幼酷爱文学,却被生活裹挟,不能专心致志。写作只是自娱自乐,随心而为。







关于评奖

  201611月份开始,〈嘉年华时光〉联合“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陕西中烟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一人一城一故事”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读者参与和网络微信投票,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里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奖励价值128元的核桃酱大礼盒一个、价值49元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两条(每条260元)、胡锋先生书法作品一幅。

  二等奖两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两提、陕西中烟价值260元延安(红韵)一条。

  三等奖三名,奖励价值49元的简装核桃酱一提、陕西中烟延安(红韵)礼盒两个(每个价值60元)。

  优秀奖若干名,奖励陕西中烟价值60元延安(红韵)礼盒一个。

  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将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嘉年华时光〉平台实行赞赏即稿酬。即所有入选的各类原创稿件发表时全部打开“赞赏”功能,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

欢迎点击右下角蓝色字「写留言」参与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