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的树原创】爱的絮语

 嘉年华ing 2021-01-18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题记

  母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只希望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们一路同行……

 爱的絮语 

文|三月的树

  双胞胎儿子是上天赐予我的珍宝,自从有了他们,我总是辛苦并幸福着。他们三岁之前,我每天行走在城市的街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感受着这个城市的喧嚣,却无暇去看看那些或悠闲或匆忙的脚步,无暇去观赏橱窗里各种各样的流行物品,也无暇去品味春花的灿烂和冬雪的浪漫……

  因为必须把时间留给我那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还那么幼小,吃喝拉撒睡无一不需要我的亲力亲为——因为他们是我的孩子,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是我被需要的一种幸福之源。我深深地知道: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只希望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

“血浓于水”话亲情

  日子在我匆匆奔忙的脚步下悄然滑行,于我而言,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是没有教科书的大课堂,对他们的教育就像是没有教学经验的大课题。

  琪琪跟着外婆生活的时间更多些,即使回到家里,每天早上醒来都先喊“外婆”,晚上睡觉也总是要跟外婆睡,跟外婆的感情也是最深的。每天晚饭过后,妈妈都要去广场做操锻炼身体,我就带着孩子出去玩,每当妈妈先出去的时候我都要提醒一下妈妈带上钥匙带上手机。

  那天妈妈换鞋往出走,琪琪站在门口口齿不甚清晰却很认真地对我妈妈说:“外婆,你拿钥匙了没?”我正在惊奇,他又说:“你拿手机了没?”我真是惊奇又惊喜,平常都是我提醒妈妈,那天小小的他却记得那么牢固问得那么认真显得那么懂事,他还不到三岁呢!

  嘉嘉开始说话的时候经常搞不清人称。我教他背《静夜思》,他总是这样背:“床前明月光,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背完之后还问:“谁是地上霜呢?”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教的是“疑是地上霜”,怎么到他嘴里就成了“我是地上霜”了?跟他强调说他背错了,他干脆直接就说“地上霜”了,于是我不敢再强调。

  有时候故意让他给大人递鞋或者拿一个东西过来,就对他说“谢谢你”,教他回答“不用谢”。后来如果家里人递给他东西,我教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我说“你要说‘谢谢××’”,他说“不用谢”,

我继续启发他:“我帮助你了,你要对我说谢谢”,他继续执着而无辜地说“不用谢”——真是说不明白呀!原来他搞不清“你”和“我”的人称关系——“我是地上霜”也就这样从他嘴里“诞生”了!

  孩子两岁过后有一段时间是分别养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偶尔节假日的时候才在一起。我一度很担心他们会陌生,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飞奔过去先是抱在一起亲一亲彼此的脸蛋,然后紧紧拉着手不松开,一起奔跑一起去摆弄他们的玩具,吃零食你给我喂一点我给你喂一点,嘴巴里还含糊不清地聊着什么。

   吃午饭的时候,琪琪在调皮捣乱不好好吃饭,他爸爸说:“你再捣乱我就要用‘家法’(一根竹棍)啦!”嘉嘉停下吃饭瞪着爸爸,生气地说:“你打他,我起诉你!”一脸的严肃和认真。我很惊奇,谁教他的“起诉”这个词呢?原来,电视里正在播放《今日说法》。

  也有打架的时候。那就是为了争抢同一个玩具谁也不让谁,揪住衣服不放,嘉嘉更强势些,有时候为了得到玩具甚至咬牙切齿地双手揪住琪琪的脸蛋,于是琪琪的脸蛋上就有了一道道伤痕。

  批评嘉嘉,他一边哭一边指着琪琪和大人们说“你坏蛋,你坏蛋,你们都是坏蛋”,完了一边抹眼泪一边补充一句“我是好蛋”,大人们忍俊不禁,他也破涕为笑。

  一天,他们爸爸带着他俩从楼上下去,他俩在楼梯上边走边玩,走得很慢,而他们爸爸双手提着很多东西,很沉,只好越过他们自己下楼了,跟他俩说:“你俩自己下楼来。”结果,爸爸还没走到楼底下,他俩就哇哇大哭,边哭边骂:“你这个懒虫爸爸,你这个懒虫爸爸……”——通常为了抢一件玩具谁都不肯让步,但在反抗“爸爸不等他们或者不抱他们下楼”这件事上却出奇的一致,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血浓于水”吧!

吾家有儿初长成

   三岁,孩子们上幼儿园了。

  每天清晨,早早叫醒他们,看着他们睡眼惺忪的样子,总有一种于心不忍却又不得不硬起心肠的无奈,他们还那么小,就得进入校园,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开始集体生活,但这是他们人生重要的开端。每天看着他们走出家门就开始担心他们在幼儿园里哭了没有,喝水了没有,吃饱了没有,尿裤子了没有……

  嘉嘉自从进入幼儿园,一天也没有哭过,很快就融入到班级生活里了。回家来,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班的谁谁谁今天哭了我没有哭;我班里的谁谁谁还没放学就被他爸(妈)接走了;我老师说小朋友要这样的,我老师可好啦教我唱儿歌哩或者今天我们又做了游戏……

  相比而言,琪琪更加依恋家庭。从第一天上学就不高兴,不愿意去幼儿园,接下来的每天早晨,从起床就开始问“去幼儿园干啥呢?”“为啥要上幼儿园?”“我不想上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就大哭,拉着大人的手不放,勉强到了教室里也是畏畏缩缩,不跟老师说话也不跟其他孩子玩耍。有一天,整个上午情绪都比较低落,中午吃饭的时候说肚子疼,老师让把他接回来,回到家里就非常开心了。

  还有几次尿裤子的经历,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不主动举手去上厕所,老师让他去上厕所的时候进去看人多转一圈就出来了,情绪低落的时候坐在凳子上一动也不动,后来就尿裤子了……种种迹象表明,孩子正处在“分隔焦虑期”,而且表现明显。九月份就是这样在他的“分隔焦虑”和我对他的担忧焦虑的煎熬中度过。

  九月跟孩子承诺如果好好上学,国庆节长假就带他们出去玩,他们显得很开心。放假后带着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去重庆游玩,遇上堵车,旁边一辆黑色轿车窗户摇下来,露出一张孩童的脸,琪琪说:那辆车上有个姐姐。嘉嘉说:美女呀!惹得我们忍俊不禁。

  车堵了好久不动,嘉嘉说:妈妈,天上火箭堵车不堵?虽是病句,我也得认真回答不堵,嘉嘉一本正经地说:那我长大了当宇航员,开火箭,把妈妈爸爸琪琪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拉上,就不会堵车了。嘿嘿!亲爱的宝贝,你梦想中的火箭真是大容量呀!

  收假后回到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果然变化了。尤其是琪琪,早上起来上学积极了很多,有时候不太想上学但也不哭闹,大人哄一哄说一说也就去了幼儿园。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后,自己开始喜欢去上学了,早上醒来就积极起床,放学回来会说认识了班里同学,会说吃了什么饭菜,会说我老师说、我老师说,还会唱儿歌……

  有一次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教孩子认识车的模型,拿出来好多小模型放在桌子上,问小朋友们:“哪位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车?”琪琪高高举起右手,老师让他回答,他大声说:“堵车啦——!”我不知道老师当时怎样,我感觉是被雷到了——整个儿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总算渡过“分隔焦虑期”了!

  一天中午,我去幼儿园给他们送周末拿回家晒的被子,走到教室门口看到嘉嘉刚吃完饭放下碗,跟他打招呼:哈喽!嘉嘉!嘉嘉看了我一眼,低下头直接走过去坐在一群孩子中间自己的凳子上,一句话都没有跟我说。下午放学回家,我郁闷地问他为什么不理我,他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不许说话呀!……

  后来有一段时间回到家里后,俩孩子老是哼一句“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好像是一首儿歌,但又唱不完整。如果有一个孩子哼唱,另一个马上跟着唱起来,而且还带上动作扭来扭去,反反复复就那一句,合作得还挺好的!

  俩孩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往往会有自己的一番辩论。如果琪琪拿了一个玩具或者食品,嘉嘉想要,琪琪就说:“我老师说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叫你妈妈给你买。”

  嘉嘉说:“我老师说有东西要分享!”于是,琪琪就乖乖拿出来两个人一起玩或者吃。如果嘉嘉拿了东西,琪琪想要,又会是这样一番对话,然后就会友好的一起分享了。看动画片的时候,嘉嘉想看科幻类的,琪琪想看故事类的,这时候爸爸妈妈就成了裁判,于是我要求他俩商量好了再播放,他俩商量商量,过一会儿有一个会无奈的说:“那好吧!这个看完了看我那个哦!”,另外一个跟着说:“那好吧!”有点无奈但又能达成一致。

  当他们都静下来看的时候又都非常开心,还会谈论谈论,模仿模仿。晚饭过后,在搭积木的时候,一个说:“我这个是火车桥”,另一个说:“我这个是火车道”,“火车桥”,“火车道”,争论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后必然有一个总结说:“火车桥和火车道是一样的”,另一个说:“那好吧”,火车道和火车桥稀里糊涂就成一样的了。两个小小的人儿就这样一起玩乐、一起成长,我看着他们,任宁静的夜晚延伸,任时光悠长……

  时间正踏着宇宙的秩序疾步而来,也许终究会有一天,我不得不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但至少现在,我与他们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三月的树,80后,供职于丹江之畔的商州。随心记录点滴生活,是回忆,也是纪念。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