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哪怕人生浮沉,灵魂依然深情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21-01-18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哪怕人生浮沉,灵魂依然深情

苏轼一生写了五首《江城子》,其中有两首非常有名。一首被誉为千古悼亡诗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他写给亡妻王弗的。苏轼十九岁那年与王弗成婚,此后相伴十余年,彼此是爱人,更是知己。

后来王弗因病早逝,留给苏轼的却是最深的思念。但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却是苏轼的另一首《江苏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苏轼谪居密州时所作。词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词牌名,唐朝时的曲调,单调多为平声韵,双调多为仄声韵。当然词相对于诗而言,对格律的要求相对宽松。

密州出猎,就是在密州打猎。密州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说到山东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纵观中国历代王朝,共有四百多位皇帝,但是却没有一个皇帝是出自山东的。包括古代的各种起义活动都很少有山东人参加,我想这必然和山东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山东自古富朔,又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人在儒家文化的千百年的熏陶之下,骨子里的儒雅早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多为行侠仗义的豪杰,却少有叛乱之徒。而我虽生于南方,却对山东充满向往。不禁要感慨,齐鲁大地,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对于诸城,我虽为去过,但是心中却又那么的熟悉。因为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一位叫苏轼的大文豪来到诸城,写下了这首《江城子》。我多想有一天,登上超然台,吟诵苏子当年的那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而这首密州出猎,通篇一个“狂”字。实则这个狂字的背后所隐藏的却是苏轼深深的失落与悲伤。苏轼始终都是一颗赤子之心,他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价值,为“生民立命”,所以他才会不断期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我们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典故,据《史记·冯唐列传》记载:魏尚任云中太守时,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多报了六个首级,获罪削职。后来,冯唐劝谏汉文帝重新启用魏尚。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建议,派他带着传达命令的文书,去往云中,赦免了魏尚。所以不难看出苏轼的心愿是希望神宗皇帝能像汉文帝启用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因为他的志向就是“西北望,射天狼"。这里的天狼不只是单纯的指天狼星,而是借指西夏。当苏轼的个人理想上升到国家层面,就不仅仅是希望自己得到重用,而是要打败西夏,收复大宋疆土。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儒学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四十岁,正值壮年之际,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所以他渴望“亲射虎,看孙郎",像孙权那样击退猛虎。这样的苏子像极了一位儒将,驰骋沙场,不惜马革裹尸。古代文人并不是我们今天所想象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比如,李白会剑术,王阳明立功封候,班固投笔从戎。只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能承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才能让苏轼在后来的乌台诗案中重拾希望与信心。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受排挤,调任湖州做知府,他写了一道表呈给了神宗皇帝,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湖州谢上表》。本意是想发几句牵骚,不料却因此惨遭御史中丞李定、何正臣等人的弹刻入狱,险些丢了性命。我时常感慨,苏轼的才华勿庸自疑,但是宦海生涯却屡遭坎坷,想必和他的性格脱不了关系。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掌权时,他反对新政,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复辟时,他极力拥护新政。甚至他将一生不得志的终极原因归结于自己太有才了。其实说到底在苏轼的眼中永远只有坚信的真理,没有言不由衷的说辞。或许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可是在历经千百年的光阴后,他的名字依然被世人所铭记。

如果你问我喜欢哪个朝代,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宋朝。不为别的,只因那是文人时代的巅峰时期。那是一个君子与小人并存却毫无违和感的时代。君子是真君子,小人也是真小人。当苏轼身陷牢狱之时,他曾经的政敌王安石却站出来对神宗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这句话非比寻常的地方在于,与其说是劝谏,不如说是提醒,甚至是一种无形的威胁。因为早在宋初,太祖皇帝就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制,即便是神宗皇帝也不能够轻易的违背,正是这句话拯救了苏轼。

苏轼的生命中除了执手不悔的爱情外,对弟弟苏辙的感情也很深。因乌台诗案身陷牢狱之时,苏轼以为自己生命将止于此的时候,他依然满怀希冀的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包括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为了弟弟苏辙而写的。苏轼之所以主动要求从杭州调往密州也是因为弟弟在济南为官,他想和弟弟离的近一点,哪怕只是一点。要知道杭州当时可比密州繁华多了,可是在苏轼的眼里,那些功名利禄比起兄弟之间的感情一文不值。

其实我们想读懂一首诗,或者一首词并不难,无非就是知人论诗,知人论世。只要搞清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心境,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论再多的典故,再生涩难懂的词汇,只要把握住核心,就能领悟其中的诗意与词意。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子失落了一生,也豁达了一生。他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无不让人动容,他甚至用一生的光阴去诠释了什么叫“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