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摔跤的祖先”——山西忻州挠羊赛

 忆乡忆客 2021-01-18

挠羊赛

来到山西忻州,一定不能错过的便是观看一场“挠羊赛”,那赤膊上阵、技艺超群的钢打铁铸的汉子们,一上场交上手,搭、拉、掼、拧、绊,如龙争虎斗,英武矫健,在千百名摔跤手的摔打较量中选出“挠羊汉”,场面激烈紧张、威武雄壮。

挠羊赛在山西省忻州一带流传已有千年,它以摔跤为竞技形式,以羊为赌注,获胜者可将羊挠走,故名“挠羊赛”。“挠”在这一带意为“扛”,“挠羊”就是扛羊。这种以一只活羊作为奖品的摔跤比赛,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摔跤之乡

“立了秋,挂锄钩,唱戏挠羊放牲口”。历史上,忻州境内有一湖泊,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当地人多以放牧为生。人们在劳动之余常常摔跤自娱,渐渐地创造了这种活动,并代代流传。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上,忻州(当时称忻定县)被誉为我国的“摔跤之乡”。

挠羊赛的来历

金人元好问在 《续夷坚志》中称挠羊赛为 “角抵”。据史料记载,在元末明初,忻定盆地对角抵有“跌跤、跌对、摔跤、挠羊”等不同叫法。在明朝初期,传统的“角抵”加入到“酬神演戏”活动之中。竞赛规定,获胜者奖活羊一只,使其更具竞争性、刺激性和观赏性,于是人们将“角抵”称为“挠羊赛”,沿用至今。

挠羊好汉

挠羊赛规定,凡参加比赛的跤手,不分年龄,不分体重级别,不穿跤衣,自愿出场,赤背较量,一跤见胜负,因此民间也叫“赤背跤”。跤手一但失利,本场再无上场资格。“挠羊赛”的规则是连胜六人为一场结束,胜利者被称为“挠羊汉”,奖给祭祀神灵的活羊一只。获胜者将羊高高举起,绕场一周,向神灵表示敬意,向观众致以谢意。解放后,对连胜五人的“保羊汉”及其他摔跤手只奖些瓜果、香烟、毛毯、电视机等实物,有时也有奖金。

比赛时,双方徒手搏击、攻防并举,显示着蛮力的较量、技艺的比拼、意志的抗衡、智慧的交锋,处处体现着技艺上的竞争性。

芋头后记:

挠羊赛,人人可以参加,在田间地头随处可以比试,更是节庆庙会的必备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