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看青龙古镇的角角落落

 忆乡忆客 2021-01-18

显微镜下话青龙——古镇旧时光

是什么让一个地方充满生气?是什么让一个小镇活力四射?是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可爱的人们。青龙古镇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居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把属于他们的独特文化凝聚到了每一处美轮美奂的建筑中,凝聚到了每一个奇幻莫测的故事中,凝聚到了每一个青龙古镇孩子的心中。这篇文章主要带领大家了解青龙古镇的民居。

青龙镇正处于晋中与晋北交接处,属黄土丘陵地带,因而民居特点以晋中商家民宅为主,以晋北民居为辅,构成一般民居、中等民居和大院民居三个层次。年代以民国多,清晚时期的较少,解放后改造过的居中。

青龙镇多为南北向街道,民居大门多为坐东朝西或坐西朝东。多数门户贴门联,年画,以避“煞气”。中等以上人家,影壁是不可少的,意为阻挡“煞气”,逢凶化吉。入院东西南北各有建筑,称“宅俱全”,正房少则为三间,多则为五间、七间。明间称堂屋,供祭祖,旁为卧室。厢房三至五间,是家庭成员卧室,倒座也是三至五间,为客房或雇工住宅区其中一间为门道。房间多为木结构建筑,一门二窗装修较多,上有顶棚,便于晒粮。屋内设火炕,炕边砖砌炉灶,供做饭取暖用。有些临街民居筑廊和台阶,用作店铺。

刚进古镇就能看到灯山楼,也是阳曲县所特有的民俗产物,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或者其他重大节日里,老百姓都会点上煤油灯放在每个台阶上,在这里祈福,预示着来年的生活美美满满、平平安安。

言庆堂

言庆堂是民国时期山西省电报局局长王和的故居,现在是时代生活博物馆。展示了自民国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再到八十年代的百姓生活。展览以物语的形式,复活平民的历史,记录百年沧桑巨变,打造“百姓的生活,民族的精神”。

以下这些来自于上世纪的记忆,恐怕会唤起好多人的情怀呢!

老物件

养和堂

养和堂,是阎锡山的两个军长之一王嗣昌的院子,掌握着阎锡山军界的半壁江山,门前的栓马杆桩代表着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除此之外,还有镇宅的作用,古时候建房按照八卦,有煞口的方位就要用石头镇煞口。经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王家的官位达不到这种程度,但是他家政治地位非同一般,所以有此待遇。进入大门,是王家修复后的百福图(这是金字的百福图),上面刻有不同样式的福字,寓意着吉祥如意。

中院是王嗣昌居住的地方,(垂花门以内是家眷居住的地方,俗称二门)过厅是接待客人的,也有遮挡的作用。后院是其女眷的绣楼主楼,配楼形似官帽,称“官帽楼”。公元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时,路过青龙古镇,借宿于此,受到王家的盛情款待,尤其是王老太君亲自端上热腾腾的小米饭和地道老咸菜,让慈禧太后赞不绝口,从此阳曲的太后香小米就得名了!

工农兵礼堂

工农兵礼堂,是文革时期工农兵汇报表演的地方。虽然没有过去古建筑雕梁画栋的精美,但那颗五角星却有很强的时代气息。礼堂里展示了许多当年使用的生活用品和设备,还有一份1962年出版的报纸,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真实的写照,里面有两台老式电影放映机,与现在的相比虽然落后许多,但别有一番滋味。

九窑十八洞

“九窑十八洞”得名于它的外观特征,总共有九孔窑十八个洞,内部孔孔相通,形似迷宫。院落门口有两只石狮子,一只雄狮一只雌狮,雌狮脚下踩一只幼狮,寓意母仪天下;雄狮脚下则踩一个绣球,代表着锦绣河山。进入大门是一个照壁,在青龙古镇,只要有院落就会建一照壁。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萧墙之说。照壁上雕有梅花鹿、松树与仙鹤,代表着长寿,寓意松鹤延年。照壁将门和院隔开,在古时还有辟邪的作用。整个院落的主体建筑——也就是九孔窑十八个洞,在古时候是用来做仓库的,战争时期也作为老百姓躲避兵祸的地方。站到楼顶,整个青龙古镇尽收眼底,煞为壮观。

在九窑十八洞院内,以“衣被天下”为主题展示着古镇以往的农耕文化和商业,由春耕秋获、五谷丰登、我心如秤、算盘盘算、男耕女织、车尘马迹、真水无香、万家灯火、铁锁春秋等专题构成,用大量实物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农业文明传承演进的历史和民间民俗的生活面貌。

德润堂、佩一堂

德润堂、佩一堂现在是作为山西民间艺术系列展览馆,以“民间异彩”为主题,由“民间艺术”专题以及“民间服饰”“晋阳重镇”“笔墨乡愁”“楹联匾额”“漆木雕板”等小型专题陈列构成。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术、艺术、工艺中的传承为主体,基本上涵盖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入选为国家、省、市各级的民间美术非遗项目或传承人的优秀作品。同时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民间漆木雕刻”“民间民俗绘画”等方面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的面貌。

布老虎

面塑

泥塑 

耕竹堂

耕竹堂,从外观看像是茶楼或客栈,当时在后面是王家后花院,是人们逛完花园后休息聊天的地方。进入大门是群仙云集的砖雕,这是一幅蟠桃盛宴图,绕过砖雕,院落错落有致,一共三层,这是古镇中的宴席院落,和之前看到的砖雕蟠桃盛宴一样,一幅欢聚一堂的景象。

慈顺堂

慈顺堂在耕竹堂的对面,据传清顺治年间晋阳地区大旱,农民颗粒无收,王家人便在当时自家门前搭起粥棚救济灾民,历时五个月之久,后来太后府为表彰王家为国救民的功德,府台给王家挂了“慈顺堂”这块牌匾,以示顺治年间王家的慈善功德,启示后人以善为本。

目前这里是老电影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电影从诞生,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明代地道

青龙古镇地道全长860米,兴建于明朝,目前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地道里面,不仅有陈列着灶台和炊具的食堂,还还原了各种狙击位,它们的位置相当隐秘,能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其击毙;不仅有医务室和休息室,还有指挥部,指挥部的方桌上摆放着开会时所用的茶碗和电话,最前面的一位首领正专注地指挥作战,队员们耐心地悉听部署。

地道内一景

街边的记忆

 走在青龙古镇,处处都是儿时的记忆,处处都是历史的印记。

小车

染布坊

街景

 欢迎来青龙古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