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掠影——皮影戏的台前幕后

 忆乡忆客 2021-01-18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山西皮影戏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山西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山西皮影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皮影,以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为代表。北路皮影,以广灵、灵丘、代县、浑源等地为代表。南路皮影,受到陕西省皮影流派中东路流派的影响,皮影作品形体小巧玲珑,刻工精细,装饰性强,而且色彩简练明快;北路皮影,受北京西派皮影的影响,作品的形体略显肥大,刻工缜密而且精细,色泽明快艳丽。

南路即晋南皮影,分布在侯马、运城、临汾、新锋、曲沃等地,造型受陕西东路皮影影响,影人高约33 厘米,装饰性强;

北路即晋中皮影,分布在孝义、文水、广灵、灵丘、浑源、代县等地,影人造型和演出风格受北京西城派皮影影响,早期用纸糊舞台,后改用纱蒙舞台。

山西皮影制作多用小口齿母牛皮,选料考究,不用病死或老牛皮。唱腔在不同地区采用上党梆子和蒲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