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源赤桥有谁不知道他?埋骨晋祠圣母殿侧,为赤桥迎来大造化者

 忆乡忆客 2021-01-18

晋源区赤桥村,是一个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既有三千三百年的古树,也有现代化的农家楼院。这里是著名的豫让刺赵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容”的发祥地。

走进赤桥古村,不仅可以寻访千年古村文明遗迹,还可以体验北国江南农耕文化,祭祀。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刘大鹏。山西太原县赤桥村人,出生于1857年,于1942年去世,在世85年。 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著有《晋祠志》《晋水志》等地方志。尤其是《退想斋日记》,二百多册,五十万多正楷毛笔字,记述了近、现代中国和晋祠发生的重大变迁。

他一生基本上生活在晋中农村,对下层社会生活有较多的接触,在地方上办过不少好事,曾募捐集资修葺晋祠殿宇以及附近道路,兴办过晋水水利,在地方上有相当的名望。光绪三十四年,山西省咨议局成立时,任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建立以后担任过县议会的议长、县教育会副会长、县清查财政公所经理和公款局经理等职务。

刘大鹏很关心地方公益,对地方水利也颇有研究。当时晋水灌溉稻田三万多亩,而太原县受益者30多村,他编撰了《晋水志》13卷。书中详述了晋水之源,分水口岸,核实溉亩情况,水程定规及有关迷信。如“祀事,渠甲分布等。他的这些考察和研究,不仅为当时的地方公益和水利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大鹏一生为保护文物古迹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晚年贡献更为卓著。1932年以前,晋祠天龙山石窟石雕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勾结劣僧盗窃严重。其所著《柳子峪志》便记述了当时太原县追查和保护文物古迹的史实及相应措施。可以说他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可谓呕心沥血,功垂后世。

为了纪念这位为贡献卓越的刘大鹏先生,乡人还在晋祠圣母殿南侧为其立碑留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