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姓的赶快看过来!原来是这么来的,还是台湾十大姓氏之一

 忆乡忆客 2021-01-18

 

北社古村是一座郭姓大村,那么郭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郭”是个象形字,本义是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围墙。“郭”就是外城。甲骨文的“郭”,字形就像是两座相向而立的城楼。金文和小篆的“郭”,字形和甲骨文相近。小篆还有另一种写法,在字形的右方加了个“邑”字。古时内城叫城,外城叫郭。“郭”后来也用于泛指城市,如孟浩然的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现在的“郭”,也引申为物体的外沿部位,如耳郭,就是外耳。成语“李郭同舟”比喻知已之间相处亲密无间,不分贵贱。

中国最早记入史籍的郭姓出现在夏禹时期,在《姓氏寻源》中,“郭”字本义是指外城,这些郭姓应该是住在外城的人,以居住地为姓氏,源于夏禹的都城阳城(今河南省登市告城镇)但这支郭姓的后人已无世系资料。而《元和姓纂》认为,郭姓出自姬姓,是古虢(guo)国的后人。周武王把两个叔叔分别封于东虢、西虢,两人分别叫作虢叔、虢仲。(古號国在今河南荥阳东北),他们的后人以封地为姓,称虢氏,古时“郭”与“虢”两字相通,虢氏逐渐演变为郭氏。

还有些郭姓是由他姓改姓或冒姓的。所以,郭姓的主要发源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

郭姓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大致有着以下分布:

1.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

2.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还散居于今内蒙古、甘肃、四川、安徽。

3.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λ(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4.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两次向福建迁徙。

5.宋高宗时,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苏、浙江、湖北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

6.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

扫码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