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与袁大头相关的冷知识,您不一定全知道

 新用户36798067 2021-01-18

中国的银元,按照时间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清朝银元民国银元。而在民国银元中,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是铸造时间最长、铸造数量最多的一种。一些收藏类书籍和媒体,谈到袁大头时,说得最多的是:产生的背景、铸造的厂家、发行的数量、版别的划分等。不少收藏者对袁大头相关的一些冷知识,知道的不多。实际上,多了解、掌握袁大头的一些相关知识,对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这些与袁大头相关的冷知识,您不一定全知道

一、袁大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国币”

我国虽然在明朝的中后期,就实现了白银的货币化,并且把白银作为了货币的主币,但是,那时的白银,属于称量货币,形式上仍然是银锭和银两,并非是法律意义上的“国币”。而且,在那时候的中国出版的词典上,也并没有收录“国币”这一词汇。

1912年(民国元年)4月1日袁世凯取代了孙中山,登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建立了北洋政府。袁世凯上任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着手统一货币的工作。从1912年12月到1913年12月,先后经过币制委员会、国务会议的研究、讨论,最终形成决定:采用银本位制;以“元”为单位,发行新的银币。

1914年(民国三年)2月7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币条例》十三条、《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十一条。我国的货币史上,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国币。自此,我国也才出现了“国币”的概念。

二、袁大头的重量是根据清末的衡制来计算的

《国币条例》的内容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国币的单位、种类、重量、成色、铸造发行权、流通办法等。其中第五条规定:“壹元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九铜一。”后来,为了便于收换旧币,将袁大头的含银量改为89%。传世的袁大头,未经流通、磨损的,重量为26.6971克;经过流通、磨损的,一般也在26克以上。有部分初学收藏钱币者,对此感到困惑:七钱二分,怎么会是等于26.6971克呢?

其实,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是由于对民国时期使用的衡制不太了解造成的。民国初期,沿用的是清末的衡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农工部度支部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其中规定:库平一两,为37.301克。换算下来,1两=1/16市斤;1两=37.301克;1两=10钱;1钱=3.7301克。以此换算:“库平七钱二分”的克数为:

3.7301x7.2=26.85672 克

怎么样,明白了袁大头的重量为什么是26克多的原因了吧?

顺带说一下。民国的度量衡法,是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16日才颁布施行的。

这些与袁大头相关的冷知识,您不一定全知道
这些与袁大头相关的冷知识,您不一定全知道

三、袁大头,并非仅仅是因为袁世凯的脑袋大

把袁世凯银像币称为袁大头,是十分形象的。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袁世凯本人长着个大脑袋,人们才把袁像银币称为“袁大头”的。事实上,袁世凯的脑袋,长得并不是那么夸张,不足以称之为“大头”的。

在一些记述与袁世凯有关的历史资料上,重点记述了袁世凯的两点:一是肯定了袁世凯的女人缘不错;二是说袁世凯的颜值较低。比如,在1915年某日的《纽约时报》上,是这样形容这位大总统的:矮小结实,有着粗脖子,身形微胖。就连他的女儿袁雪静也曾经说过:我的父亲就是一副五短身材。还有,从袁世凯和他的大姨太沈氏的同框照相中,通过对比,也不难看出,袁世凯的身高,可能还没有一米六;脑袋也不是很大。

这些与袁大头相关的冷知识,您不一定全知道
这些与袁大头相关的冷知识,您不一定全知道

从上述资料上看,袁世凯是脖子粗,但并没有描述其脑袋大。那么,为什么人们把袁像银币称为袁大头呢?原来,袁大头银元正面,镌刻的是袁世凯的侧面五分像,头部占了币面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这种造型,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是比较大的。因此,人们才把这一银币形象地称为“袁大头”。而对袁世凯大总统肖像开国纪念银币以及其它袁像试铸币,却并没有用“袁大头”来代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