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读丨为什么“新冠”检测多次阴性后转阳?是否"恶心"很关键!

 感控plus 2021-01-18
作  者: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理事长  王敬军
编  辑:董宏亮
导 读:

最近,不断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多次阴性但突然转阳的报道。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理事长王敬军教授,根据以往的经验分析可能有如下原因,并提出消除误差提高检测效率的建议。

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建议大家将此文转给本院核酸采样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学习,提高核酸采样质量。

一、原因分析:

1.   病毒感染早期(检测窗口期),鼻咽部确实无病毒或病毒量极低(低于500拷贝),检测会出现阴性。核酸检测的窗口期远少于抗体检测的窗口期。

2.   采样方法、部位不正确: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的咽拭子采样,要采到舌腭弓后两侧扁桃体、咽腭弓后的咽后壁处的呼吸道脱落细胞。在最近媒体报道的真实采样场景中,多次看到采样者用咽拭子签在被采者口腔中左旋右转,或拭子签明显伸进口腔过短,被采者没有表现出恶心和反射性保护动作,显然咽拭子没有抵达舌腭弓之后,大几率没有采到呼吸道脱落细胞,出现了操作系统误差。

3.      使用了不同敏感度的试剂(目前核酸试剂检测下限已经达到了500个拷贝,敏感度较高)。

4.      样本运输和存放不当

5.      实验室检测出现了偶然误差。

二、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效率的建议:

1.   对于确诊病例的A级密切接触者检测(重点检测对象),应由采样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采样,单份检测,两种试剂、不同实验室同步检测。

2.   对于A级密切接触者之后的接触者和其他人员检测,同样应由采样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采样,可以多样品混合检测,并进行两种试剂、不同实验室批量对比质控(每检1000份同步对比抽检一板)。

3.   加大对采样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培训。

4.   改进现场登记、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的码签标记、计算机读取信息技术,最大程度消除人工误差。

重要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