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零壹贰012 2021-01-18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一、三大江河横贯沔阳郡,沔口归一

古老的沔阳郡地域范围有三条大江河:南抵长江,北据汉江,中横夏水。夏水自长江沙市东分流,冲向江汉平原,形成夏水河道,至沔阳湖折向北,冲出袁家口汇入汉江。汉江自此处汇汉江和长江二水,横贯老沔阳全境,浩浩荡荡向东奔流,至夏口(亦称沔口,后称汉口)汇入长江。江汉合流,朝宗于海。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二、江夏之名取长江、夏水各一字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秦汉时,因既无汉阳,更无汉口,故将长江与夏水间的区域取长江之“江”、取夏水之“夏”,名之“江夏”。江夏,即现汉阳与汉口区域。

三国时,现在的武昌也称为江夏、夏口。这也是当今武昌仍有江夏这一行政区划的原因。

三、夏水在江夏造出了多个湖泊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现武汉市共有大小湖泊166个,夏水在长江之北的江夏造就的湖泊竟达百个,有名的湖泊主要有:

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

西湖、北湖、机器荡子、菱角湖、后襄湖、小南湖、张毕海、竹叶海、后湖、东湖、西湖、小奓湖、硃山湖、官莲湖、桐湖、沉湖、万家湖、许家寨(跨汉川)龙家大湖、金龙湖、塌湖、金鸡寨、小金鸡寨、北河港、南河港、瓦家寨、长洲赛、小茶湖、崇仁湖、南沧湖、北沧湖、汤湖、西边湖、烂泥湖、川江池、菱角湖、东边湖、竹林湖、牛尾湖、黄陵小湖、中山湖、状元湖、柱木湖、小官莲、东北湖、万奓湖、独沧湖、金堆湖、笔砚湖、下善湖、王家涉、张家大湖、龙湖、石洋湖、鲁家湖、大茶湖、白湖、三角湖

弯湖、潭子湖、前拦湖、杀牛海湖、鬼神潭、桂子湖、后湖、塔子湖、鲩子湖……

四、夏水在江夏冲出了多个湖口和入江口

明代成化年之前,汉水下游即夏水汇入长江的流水没有主河道,多与汉阳境内的众多湖泊相通,处于不稳定状态。连接多个湖泊,再通过当时的多个出口,泛流入湖,缓缓从多处曲曲折折流入长江。

夏水改道前,汉阳汉口这里流入长江的口很多,此处长江边上的口要是有序并密集排列的话,那就跟瀑布一样壮观!这里真是一处标志性景观所在。由于入江口太多,且经常发生着变化,不能每一个口都命一个名,所以凡是入长江的口统称之为夏口。

明成化初年(1465—1470年),夏水下游连年大水,终于在排沙口与郭师口之间决开一道,直接东下,仅十里水程便冲进长江。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比夏水古道缩短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由于流程短、落差大,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夏水入江主河道。故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新辟的河道从龟山北麓汇入长江,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汉江。当年的夏水注入长江之处即名夏口。

五、古江夏的桥也不少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夏水(沔水、汉水、汉江)将当今的汉口、汉阳地域冲得湖沼遍地,沟壑横行。这片土地自开始有人休养生息之后,就诞生了很多的桥。这些桥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桥名作为地理位置名的还有很多。如:六渡桥、玉麟桥、保寿桥、三眼石桥、高公桥、桥上桥、迎春桥、板子桥、石潭泾桥、硚口……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六、环卫工人口中的“下河”实为夏水河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汉口市民的房子都是老式建筑,没有下水道及排污设施。市民的生活垃圾包括人粪尿等,都是由环卫工拖着垃圾车,摇着铃铛,喊着“下河”,挨家挨户收集之后,拖到夏水边倾倒,再冲入长江。

环卫工人为什么不喊“下江”,而要喊 “下河”呢?那是因为:

一是垃圾本来就没有倾倒在江里,而是要倾倒在“夏水”这条河里;

二是 “下”的谐音为“夏”,“下河”的意思就是“倾倒在夏水河里”,应该喊“夏水”才是。但是,“夏水”二字均为仄声,“夏”字又是第四声,武汉方言的第四声又会变成入声,如果入声字“夏”再加一个仄声字“水”,语音短促,不能拉长,环卫工喊“夏水”谁能听到呢?于是把“夏水”改成“夏河”,“河”字,平声,可以拉长,效果就很好了。

七、武汉三镇最早的区域名:汉阳

当今的武汉三镇均比沔阳年轻,夏水孕育了武汉,夏水之名直接影响并促成了武汉三镇的成名。

汉阳是武汉三镇中形成最早的区域,在公元503年置沔阳郡时,汉阳与现在的汉口均未名,因地处长江与夏水之间,统称江夏(此江夏并非当今武昌之江夏),同属沔阳郡。

汉阳之名始得于隋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沔阳郡下置汉津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因该地位于汉水(夏水)之北,依“山南水北”为阳之意,改汉津县为汉阳县,从此时开始,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

夏水改道二分汉阳

夏水(汉水)改道将原汉阳一分为二,北为汉口(当时还未名汉口),南为汉阳,汉阳城为南岸,已与山南水北谓之阳不符,但汉阳名已沿用860余年,汉阳地名早已远扬在外,汉阳之名已成习惯称谓,成为汉阳人记忆中的地名文化。沿用亦是一种传承,民众叫此名也成习惯,故汉阳名未变。

八、汉口名称的形成

汉口者,汉水入江之口也。

汉口之名有两个特指:

一是特指夏水注入长江的入口。汉水改道时称夏口,清朝康熙年后改称汉口。

二是特指现今的行政区划,即今之汉口。

汉之口是如何形成的呢?

史书载:明代成化之初(约为1465年~1470年),连年大水,汉水自郭茨口下改道,于龙王庙与南岸嘴间形成唯一入江之河口,即夏口(汉口)。

汉口原与汉阳合称江夏。夏水(汉水)改道之后,水上交通极为方便,人称“九省通衢”。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各地的生意人纷纷来到江夏做买卖,这里就渐渐繁荣起来。长堤街、汉正街、花楼街这些重要街道也相继建成。在此地做生意的大部分为本省商人,外来商人中陕西商人最多。因为汉水的发源地正好在陕西,便于陕西商人乘船载物顺汉江东下,而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故陕西人就开始把江夏和夏口叫汉口。他们说:汉口、汉口,就是汉水的出口。久而久之,这种叫法渐渐成了习惯,故“ 汉口” 就成了正式的称谓。

九、为何陕西人说叫“汉口”就定名“汉口”了?

为什么陕西人说叫“汉口”就定名“汉口”了?他们的话为什么具有权威性?这是因为:只有陕西来的才是皇城脚下来的具有老牌资格的正宗商人。春秋时期,周公平定“三史之乱”时,将反叛的商朝军队围困到了河南的一座土丘山上(后人将围困商军的这个土丘叫商丘),赵公明求情,请周公高抬贵手,不杀这些商朝的人,规定这批商朝的人不许入朝为官,而专门从事买卖,把陕东的东西运到陕西即皇城去卖,再把陕西的东西运到陕东去卖(这就是买卖东西的出处)。因这批做买卖的人都是商朝的人,所以后人都称做买卖的人为商人。这些商人经常出入古长安的东市与西市,与古丝绸之路上的客商也建立了联系,世世代代经商,所以很具商业头脑。他们发现了汉口这个“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经商,于是,秦岭南的一部分商人直接从陕西汉中船载货物经沔水达汉口。秦岭北的古长安的大部分商人,则经绕长安的八水,在灞河最南端开辟了一条“丹灞道”,与丹江接流,直通汉水,古长安的货船可直达汉口。陕西商人有皇城的资源,有直达汉口的水路,有祖祖辈辈经商的经验,所以他们说叫汉口就具有权威性了。

十、武昌之名的由来与武汉三镇分立

三国时期,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都名 “武昌”。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夏水的多个入江出口,称为夏口城,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赤壁大战时,刘备曾屯兵夏口,此夏口非汉阳方向夏水的出口,而是夏口对江的蛇山所在地即武昌,当今黄鹤楼就是当年关羽设置暸望台的遗址。

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军政府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原武昌(今鄂州市)改为寿昌,次年又改为鄂城。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北洋军阀统治的武昌城,改武昌县为武昌市,设武昌市政府。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由广州迁武汉的国民政府划汉口、武昌、汉阳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但三镇市政机构仍分三块,武昌设有市政厅,仍称武昌市。同年4月中旬,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先后成立,武汉三镇在行政区划上正式统一为一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武昌、汉口(含汉阳)分治,武昌为湖北省会市。

十一、古江夏之名搬到了现在的江夏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武汉没有浪费取长江和夏水各一字命名的“江夏”这个名字,在古江夏的区域有了汉阳、汉口、江汉、武昌之名后,把“江夏”这个名字移到了现在的武昌西边,定名为江夏区。

十二、水中最早形成的尖嘴形陆地——嘴

汉江、夏水为老沔阳流域塑造了多个“嘴”。从最西端起有毛嘴、尖刀嘴(仙桃)、脉旺嘴、集家嘴、南岸嘴。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这些“嘴”是水中最早形成的尖嘴形陆地,其一个比一个高:

毛嘴——小沔阳文化的发祥地;

尖刀嘴——现在的仙桃市治所在地;

脉旺嘴——脉气旺盛之意,曾为沔阳县治所在地;

集家嘴——实为接驾嘴,是明嘉靖皇帝返乡时群臣接驾的码头;

南岸嘴——夏水与长江形成的一个嘴,地处夏水末端。有一幅对联:一瓢舀尽两江水,半杯清茶三镇香。写活了此处独特的地理位置。

十三、龙王庙乃武汉之地标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武汉之地标,汉口之源点,汉正街之大门。

龙王庙一直香火鼎盛至清代。1930年,国民政府修路,龙王庙及其牌坊全部被拆,结果1931年发大水,汉口城整整被淹了两个月,死亡33600人,据说,成语“大水淹了龙王庙”即源于此。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毁了孔庙也没有毁龙王庙,正说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深入人心的。

三大江河孕育了大武汉

龙王庙公园内有一块镌刻着“江汉朝宗”的石碑,意为:长江与汉水在此交汇合流,向东奔泻,去朝拜它们的老祖宗大海。此石碑文字与《诗经·沔水》中的诗句“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遥相呼应。

别道林 2021年1月18日 编辑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