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简单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为人之道。 长见识:识不足则多虑
很多时候,我们遇事抉择不定,思虑过多, 由此引发的情绪与焦虑,并不是外界导致的, 根源上在于自己的见识浅薄,无法登高望远。 真正见过大世面的人,遇到任何问题都镇定自若。
不怕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野,因为我站在山峰最高处。 很多人因为见识少,才被“浮云”遮住了双眼。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实自己,开阔眼界。
多读先人的优秀书籍,借鉴前人的智慧经验, 遇到事情自然心开意解,明白如何应对与处理。 欧阳修有言:“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读书,是“登高望远”的捷径之一。 多读书,方能形成开阔的心胸,胸襟旷达; 勤思考,方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志存高远。 “强学博览”的人,充满自信与豁达, 顺境时不会得意忘形;逆境时,也不会浮躁慌乱。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历三重境界: · 第一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高以明确人生方向。 · 第二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着追求,忘我奋斗,增长见识。 · 第三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厚积薄发,豁然开朗。 识不多则多虑。 见识是人生的天花板,决定了人生最终的高度。 所见所闻成就一生,不知不觉葬送一生。 修德行:威不足则多怒
威德不足的人,易暴躁发怒。 这类人自身分量不够,但虚荣心却很强; 在感觉受到的尊重不够时,喜欢用发怒来树立威望, 但却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德行的缺失,拉低了在他人心中的印象。 殊不知,威望自德行中来,道德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威望高的人,他们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不怒而威。 这样的人话不多,但做事稳重可靠,值得信赖。 正如真正有德行之人,必定谦虚恭敬、平易近人, 又怎会用暴躁愤怒去招众人的怨恨。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施行“德”政的人,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般,受到满天星辰的拱卫。 在古人眼中,北极星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辰都以它为中心。 “居其所”指领导者应该待在自己该待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范围。 三国时期的刘备,军政才干不如曹操, 但他招揽到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文武之才; 在入川前后又得到黄忠、魏延、法正、黄权等人的支持; 最终,他从一个卖草鞋的商贩,奋斗至三分天下的蜀汉皇帝。 刘备的成功,正是“以德服人”的典型案例。 威不足则多怒。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 心若放宽,时时都是祥和。 修行先修德,以德修身,不怒自威。 重信誉:信不足则多言
信用不足的人,说话别人不信,还喜欢费尽口舌讲更多的话。
守信,古人将其视为做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
真诚,是君子的操守,也是国家政事的根本。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是要讲信用。 那些喜欢信口开河的人,一时随口答应别人, 待事情发生时才发觉力所不及,最终只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这关乎个人诚信,是个人道德的体现。
话多,从侧面而言可能正是一个人信用缺失的表现。 信不足,则多言,但言多必失, 正所谓“夸夸其谈者虚,口吐莲花者浅。” 真正智慧之人,往往惜字如金,说出的事掷地有声。 而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不会轻易承诺别人, 如果承诺了,即便艰难险阻,也会全力以赴去完成。 为人之要则,当抬头时观云,低首时看路,于学中思,善养浩然之气、谦卑之性,方能大写人生。 不多说话,不乱说话,不说谎话。 结语人生漫漫,长见识、修德行、重信誉,此乃我们的立身之本。 识不足,则心多虑,多虑则伪学胆以不知为知,表面学富五车,实乃败絮其中; 威不足,则情多怒,多怒则易暴,目侧使心曲,气戾令人远; 信不足,则口多言,然言多必失,夸夸其谈者虚,口吐莲花者浅。 为人之要则, 当抬头时观云,低首时看路, 于学中思,于苦中行, 善养浩然之气、谦卑之性, 方能大写人生。 |
|
来自: 理想192qoteiwo > 《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