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札记】大寒说双节/唐伯胜

 我的卧虎湾 2021-01-19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都在阳历1月20日前后。过了大寒是立春,新一年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中原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大寒不比小寒寒,小寒大寒冷成团。腊八时节正农闲,熬制香粥品香甜。
腊八祭灶新春到,除旧布新放鞭炮。准备年货制年肴,祭祖求得风雨调。
芝麻开花节节高,岁岁平安吃年糕。家家户户煮八宝,养血安神疾病消。”
大寒前后的腊月里,有两个传统的节日,一个是腊八节一个是祭灶节。两个节日一个在初八一个在二十三,相距十五天。这两个节日都处在一年中最为农闲的时候,也是春节的前夕。传说初八是释迦牟尼得上大道,圆满正觉的时候,是纪念释迦牟尼的。腊月初八,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在中国的农村大多数不知道释迦牟尼,只知道腊八是最冷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家家煮八宝,户户做年糕,香甜又可口,喝了身体好。”小时候我曾问老师腊八的来历。老师说,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腊月初八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八这个数字是一个吉祥的数字。结拜叫八拜之交,家有八仙桌,轿有八人抬,米有八宝,才有八斗,律有八音,古有八卦,天有八荒,官有八府,都希望八方来财……,墓地还有八宝山。
八宝粥大家都很熟悉,不必多说。说起年糕,它还勾起我小时候的一段回忆。在我的家乡兰考,有一种做年糕的习惯。年糕也叫黏糕,是用一种白色的黍子面制成的。这种黍子面具有粘性,营养价值很高。每到腊八的时候,大家都在使用具有黏性的黍子面制成面饼,蒸熟以后放在白面面粉之中放凉。要吃的时候把面饼拿出来,加上大红枣,上锅蒸制成松软的黏高。或将这些黏糕用油炸至焦黄,便成了外焦里黏十分可口的枣糕。父亲每次赶集总是给奶奶买上几个枣糕,我们也跟着沾光。黍子收成很低,中原一带几乎没人种植了。兰考县当前只有一家制作这种枣糕的。前几天到兰考索性买了二十个,饱饱口福。云南有一种饵块年糕,叫做“腾冲大救驾”,是一种名特小吃。塞北的黄米年糕,通常还会加入红豆、红枣增加甜味。贵、川、渝、鄂等地的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年糕,口感更软黏,多佐以糖,吃起来口感甜蜜。上海的毛蟹年糕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点。
大寒期间还有一个节日叫做祭灶节。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要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天家家户户都买“祭灶糖”,糊住灶王嘴,免得胡乱说。燃鞭放炮送灶神,“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说起祭灶我还和灶王有一段情缘。据老人说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好,为了顺利成人算卦的人说,必须认一个干爹。父亲就把我认在灶王的跟前。所以灶王是我的干爹。别的孩子叫灶王爷,我叫灶王爹。总是比他们大一辈,父亲和灶王也成了兄弟。每到祭灶的时候我总是先请一张新的灶王像,恭恭敬敬地挂在厨房里,点香叩头祝他平安。做梦的时候,我还和干爹说过话。他告诉我他姓张,是玉皇大帝的后代。姜子牙封神准备把玉帝位置留给自己,又不好直说。有人问玉帝谁来坐?姜子牙说有人坐。身后的“张友仁”,听说是“有人坐”便一屁股坐上去便成了当今的玉皇。张友仁后来就把他的远房亲戚放到老百姓家中做了灶王。
当前人们已经不再供奉灶王了,但这个习俗一直延续下来。供奉灶王爷的麻糖也变了样。过去的麻糖是一个8字型,外面沾满了芝麻。寓意灶王与人间的八拜之交,情谊深厚。外面的芝麻寓意“芝麻开花年年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