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晓红 | 读李犁长篇小说《暗尘》

 文学百花园 2021-01-19

      灵魂的制高点

                                 ——读李犁长篇小说《暗尘》    

有言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作家李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始终把底层百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关注百姓心声,心系百姓命运,肩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笔为剑,敢于揭露社会疮疤,鞭挞黑恶势力。

他的长篇小说《暗尘》就是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写实性的乡土小说,一部展现人性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文学作品。作品步步伏笔,环环紧扣,全景式多视角地浓缩了大变革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小说融进了作者太多的痛与思,爱与恨,泪与笑,困惑与忧虑,痛苦与挣扎,叩问与悲悯。这样的小说,不是故事的编织,不是手法的运作,而是在用生命和灵魂来写就。

     
 

小说以伍迁为中心人物,通过纷繁交织的各种矛盾纠葛,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层层剖析社会的黑暗面,用直入本质的细腻手法,滑落下最悲壮的语言,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在改革开放时代变迁下的众生相和市井图,凸显出社会繁华表面背后潜藏的暗尘,让我们看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带给读者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作品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的只是心灵深处的震撼与感动,让读者不由自主沉陷其中,为其人物的性格命运赞叹歌哭。

掩卷回味,小说情节像电影画面般一幕幕在心头回放。这是一个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虽然坏人最终得到了法律的严惩,叫人拍手称快,但好人何尝不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令人扼腕叹息!然而社会的暗尘,却仍然无处不在,隐匿在每一处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好在这世间还有千千万万个伍迁这样的砥柱中流在,即使黑云压城,暗夜如磐,总有星星灯火,炯炯不灭,给人希望和力量,带领百姓走出黑暗走向光明。伍迁,这个贯穿小说始终的灵魂人物,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是一颗卑微的尘埃 / 我知道自己的渺小 / 却从不鄙薄自己的卑微 / 我见证山峰的高大 / 也见证天空的浩淼”——他把自己自比为微尘,宁静、平凡,来自于尘土,最后又回归于尘土……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心如刀割。剥去小说的形体,剥去错综复杂的脉络,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高度,灵魂的制高点,看到了小说厚重的价值,深含的意义。

不得不说的是,即便是大时代的潮涌,作者也不用夸大的语调,华丽的铺陈,文辞间总是从容冷静,精粹洗练,用醇厚娴熟之笔将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代理村长伍迁、爱憎分明充满着青春梦想和追求的有志青年张祥、飞扬跋扈暴戾凶残的公安局巡警胡森、善于在政治漩涡里纵横捭阖上下其手的村支书魏传云、众多如肖早安曹福田程水生那样淳朴敦厚勤劳善良的农民们、还有胡县长马局长于乡长之流呼风唤雨作威作福的当权者,等等人物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作者把神思文采悉心倾注在原汁原味生活情景的精雕细刻上,尽管小说线索众多,仍能做到画面切换自如,有条不紊地将官场之间蝇营狗苟,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暴敛财富,逐层剥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李犁生长在农村,乡下住队时长期与农民打交道,后来又踏足于官场内核,深谙形形色色的官场内幕及潜规则,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因而落笔成章,小说浑然天成。他扎根生活的创作态度,让他有了创造文学真品的资本与资格,也是他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他所抱持的思考,坚守的理想,让他一路坚持到今天仍无怨无悔。作家的高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李犁是个严肃的作家,清高孤直嫉恶如仇是他的锋芒也是软肋,他从不刻意为文,不会委屈良心去捉笔,只为灵魂而书写。文字寄托着他的思想、情感和希望,他笔下的文字就是他的心,他的语,他的寄托,他的生命。写作是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借以扬名谋利的手段。我们于他撑起精神穹苍的字里行间,看到一颗丰富敏感的灵魂和心忧天下的大爱情怀。

     
 

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的距离横亘其中,才更能看清它的份量。《暗尘》在时隔20年之后,时光捐弃了多少人与事,仍能直抵人心打动你我,足以证明李犁小说的魅力。它就像一坛陈年老酒,经过岁月沧桑愈发历久弥香,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作者简介

王晓红,笔名落笔天涯,爱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