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 | 湿地石趣

 文学百花园 2021-01-19





湿地石趣

 一夜之间,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到处都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就连湖边的护栏也成了洁白的大理石互牵互连。在森林半岛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尊巨石,上书“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大红字,左上角还复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平顶山市颁发的“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金牌。

 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内容异彩纷呈,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这里的石头一石一态,一石一画,充满了美意。有的半黄半咖啡色,有的半灰半百合色,有的半白半乳黄色,还有的由黑、白、灰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颜色点缀,在夕阳的照耀下都变了颜色,看上去光滑似玉,一摸却十分粗糙,像是用一颗颗沙粒堆积而成。尤其是月季湖周边的石头,更是星罗棋布。其形似珍禽异兽,如神话人物,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白龟望月》的奇石格外引人注目,很多游人都站在上边照相留念。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奇石,大者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玲珑剔透,造化精妙,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是一座“天然雕塑博物馆”啊!


 佛手石位于长安大道与经九路交叉口东南角,石高12米,宽4.8米,下部最厚处2米,上端最薄处0.6米,重约160吨。奇石正面下部厚,上部薄,背面平直光滑,纹理以竖向黑白相间的条纹为主,黑色条纹宽于白色条纹,黑色纹理像舒展的手指。奇石上端薄,酷似佛甲,下部厚,酷似拇指根部,体态形象酷似手掌向外,手指向上,自然舒展的手掌,手指上书写:“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文化底蕴,其地面铺装材料及栏杆均采用与香山寺相同的本地红色材料。场地以红色为主,场地边缘地面上置纯黑色花岗岩圆球,代表佛手中的佛珠。

相传在很久以前,香山寺境内山明水秀,草木葱茏,鸟语花香,鹿兔成群,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们砍柴采药,狩猎耕种,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山林里突然出现了一条无恶不作的巨蟒,香山寺从此不再宁静。这条巨蟒到底有多大?据目击者称,该蟒见头不见尾,体粗如斗,口大如盆,乌黝黝的鳞甲赛过铜板,一片片泛着疹人的青光。有人曾亲眼目睹过它一口吞下了一头黄牛。

有一天,通往香山寺的山路上突然走来一位老者。那老者白衣素袍,鹤发童颜,一派道骨仙风的模样。见老者神态自若地往山里走去,住在路边的猎户王大爷急了:“喂——这位老哥请留步,你这是要进山吗?”

 “是呀。”老者答道,“久闻香山寺风光如画佳景天成,今日恰好路过此处,当然要前往观赏一番啊。”


 “哎呀呀,使不得,使不得呀!”王大爷连忙阻止道,“这位老哥你有所不知,香山寺风景的确很美,但是你却去不得。你想知道为什么吧?告诉你吧,因为如今有巨蟒在山里作怪,进山之人几乎无一生还.所以我劝你千万别进山,免得枉送了自己的性命。”

 “哦?真有此事?我倒要会会这个孽障!”说完此话,老者又大步流星地向山里走去,任凭王大爷喊哑了嗓子他也不肯回头。看着老者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山口的雾气之中,王大爷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道:唉,又枉送一条性命啊!

再说,那老者进山之后,他便手搭凉棚左顾右盼察看一番,他看到放生湖水已浑浊不堪,青山绿树被妖雾缠绕,连呼啸的山风里都有股难闻的腥气,老者不禁自言自语地骂了一声:孽障,看我怎么收拾你!

再说那老者信步来到蟒蛇经常出没的巨蟒涧前,仔细查看蟒蛇游走的路径,以期找到蟒蛇的藏身之处。此时虽是午时,但是树林里却暗无天日,恍若夜晚。正当老者聚精会神地观察地形地貌之际,突然狂风大作,腥气扑鼻,随即一片乌云从空中而降,一道黑影闪电般向他俯冲了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老者抡起右掌迎着黑影猛劈过去。“孽障,还不伏法?”随着老者一声断喝,就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那道黑影已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蟒蛇从空中轰然坠落。也许是因为过度疼痛之故,只见那巨蟒在地面上拼命地扭动着身躯,张口吐信,四处乱滚,树木杂草被它压得噼叭直响,倒伏一片。

 “孽障,还不老实!看我来施用法术叫你永世不得翻身!”说完此话,那老者两眼紧闭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一块状若手掌的巨石从天而降,正好落在了那条巨蟒扭动的身体上。巨蟒随即停止了挣扎,变得像一堆烂泥一样无声无息了。

老者说:“原想为民除害要了你的性命,但念你已经修炼千年实属不易,暂且饶你不死。不过,死罪虽免,活罪难逃,就把你压在这巨石之下,要你永护这片山林,你要确保香山寺永远安宁。”说完此话,老者便化作一道白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香山寺的巨蟒被飞来之石给镇住了,獐獾鹿兔以及山民们又陆续回到美丽的香山寺,这里又重现昔日安定祥和的美好景象。有人说那位老者是神仙,又有人说老者是位得道高僧,还有人说那位老者是观音菩萨从她修道的南海普陀山回来了……不管说什么,那位为民除害的老者虽然是“黄鹤一去不复还”了,但那块“佛手石”却留在了香山寺,成为香山寺内一道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现在佛手石又巍然屹立在了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另据传说,太上老君炼仙丹,当时一共建了两座炼丹炉,一座建在天宫,一座建在地上。地上的那座就建在现平顶山境内的大香山顶上。为了炼好仙丹,玉帝还派了一只神龟,两只仙鹤给老君当助手。仙鹤飞遍大香山,寻找灵芝瑶草,神龟品尝炼出来的丹丸药性,每每金丹出炉,经神龟品尝定了药性,再由白鹤飞送天宫。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每天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戴的金银玉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所以他最怕死,他说人只要一死,再多再好的东西也就归别人了。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秦始皇派出了许多人马,上华山,下瀛州,入东海,到处寻仙访道,可这些人马到头来不是扫兴而归,就是渺无消息。后来听说无纪律君在大香山顶炼丹,就亲自带领人马,日夜兼程,浩浩荡荡,朝大香山赶来。

太上老君当然知道秦始皇的作为,心想:要是秦始皇这样凶残暴虐、杀人不眨眼的昏君得了仙丹,长生不老,那还会有老百姓的活路吗?所以不等秦始皇到来,他便一脚蹬了炼丹炉,背起丹葫芦跨上青牛,驾起祥云返回天宫了。神龟、白鹤在外还没有回来,老君走的太急,竟把这两个神物留在了凡间。

秦始皇带领大队人马爬上大香山顶,见山上炉倒火灭,丹净药绝,空空无人,顿时恼羞成怒。下令把山上的一切全部毁净灭绝。搜山时,神龟、仙鹤回来了。神龟、仙鹤没有得到老君指令,不敢贸然返回天宫。略一犹豫,竟被秦始皇捉住。秦始皇高兴地说:“有这两个仙物,吃了也能长生不老。”

再说这神龟、仙鹤,毕竟是天上仙物,哪能在人间受此侮辱!神龟一急,就变成了一只大石龟,和大香山顶的山石紧紧连为一体,任凭千军万马也休想挪动半点。仙鹤呢?急忙把脖子一伸,两翅一展,变成了松树,根扎危崖,枝伸天际,任你武艺再好的兵丁也到不了它跟前。秦始皇没法,只得灰溜溜地下山回京城去了。


俗话说:千年龟、万年鹤。神龟、仙鹤留在人间,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因为大香山顶上的松树是仙鹤变成的,树身一色白亮,所以叫白鹤松,也叫白皮松。后来,南蛮子知道了石龟的来历,就想偷走。当地群众知道后,就在石龟背上立了一通七尺高的大石碑,还修了碑楼,保护了起来。朝山的善男信女登临大香山,都要专门到石龟身上摸一摸,以消灾祛病,在大殿后边,至今还有一大堆灰白色的软石头,据说就是老君蹬倒炼丹炉流出的东西,虽无长生不老之神效,却能治疗多种疾病。人们称做老君石、丹炉遗石,又因它质地松软,手能抠动,又叫“抠石”。后来,白龟下山喝水现了原形,化作了白龟山,1958年修水库时白龟山被淹,成了现在的白龟湖。

在新城区市民广场北半部中心位置放置巨石一尊,人称平安石,中间高,两侧稍低,顶面呈“山”字,暗藏“平顶山”之意,巨石以黑白两种晶体矿石,与平顶山的矿藏——煤和盐相匹配,同时黑白相间的纹理组成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与白龟湖波澜壮阔的水面相得益彰,苏轼有诗云:“乱石飞渡,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是这块巨石山水画的真实写照。再细看,白色的晶体纹理还呈现出万里长城图案,此巨石山水画又是国画万里长城山水画。这块巨石的左上方还用红字书写着“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平顶山精神。

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石头故事和画卷何其多,然而,这些石头一问世,便令所有的才子自惭形秽,任是你再高超的画技,也描绘不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场面!这是天然形成的独立世界呀。面对这大自然的杰作,不由得你就想随之飞翔,你也要到太空去,做一个飞天的梦。但你终究明白,它们只是一些石头,就算是奇石,也是石头。

那么,还是继续赏石吧。一般人玩石头,看的是石头上的纹理色彩和形象图案。品位再高些的,还要讲究个整体形态和质感。这里的几块石头,整体呈褐红色,带着显著的黄河标志,且质地细腻,油光,这就更多了几分凝重和典雅。它是沉睡了千年的黄河儿女呀。最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它的完美组合!如果在一块石头上出现奔月的画面,那不算稀奇。如果有两块相似图案的石头,那也不算神奇。但是,如果三块石头组成一幅完整的场面,谁不惊叹于上帝的妙笔呢?这三块石头,该经历了几世的修炼和回眸,才得以今生相会于此呀?


石头通灵,所以,我不敢说我懂石头,只是对于美的诱惑无力拒绝。面对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石头,我惊愕的嘴巴许久都不能合拢,我睁大的双眼许久都不曾眨动一下。然而,我也深深明白,卑微如我等芸芸众生者,怎敢觊觎上帝的作品?我只想,做个守护者,守护一块石头的情怀,守护一个“飞天”的梦想。这,不算奢望吧?

天地间有如此妙物,且在此太平盛世显现,是上帝给我们的什么启示吗?

功名利禄,成败得失,都无非是一丝浮云,一粒尘埃;能在无边的孤寂中,找到一丁点可以相偎相依的家园,整个世间就成为让人热泪盈眶的缘——一个本该和平的缘、本该宁静的缘,本该真诚的缘,本该和谐相处、相濡以沫的缘。


石头以它的坚定、沉稳和不事张扬的睿智,送走红尘中一幕幕的起落、浮沉,静静地等待,等待在漫漫光阴的河流里,印证奇迹发生的那一刻。终于,它等来了这一天的到来。然而,但你面对这些奇石,你会想到,它们所印证的该不仅仅是“阿波罗”计划吧,它们所印证的更有一份对创造了“嫦娥奔月”神话民族的无限期待。

它们本身的体积不大,但它们的体内足以安放下巍巍昆仑的魂魄、浩瀚无垠的宇宙;它们静静无语,但它们的沉默中分明有着无数朵黄河浪花的诉说……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汝州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9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主编,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专业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芬芳岁月》等共5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000多万字,有164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