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痴人怀梦 | 从大别山走出的来的草根文人——黄中元

 文学百花园 2021-01-19



 作者简介

    痴人怀梦:男,五十三岁,湖北荆州人;农民工,现在海上工作,爱好写作,曾有拙作发表小报上。 

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草根文人

——黄中元



去年的八月十五日,我与荆州城区的几位好友,在唐光辉先生的带领下,相约到江陵县拜访了草根文人黄中元先生。

虽然时令已是初秋,炎热的天气裹挟着漫天的湿气,天空还不时的飘着小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要去江陵的兴致。

清早八点钟,我们一行六人就登上去江陵的班车。汽车不一会儿就驶出了城区,飞驰在宽敞的荆监一级公路上。在笔直的柏油路两旁,满眼葱绿的秧苗已抽出了金黄的稻穗;偶尔也能看见芝麻开出乳白色的小花,随着微风的摇曳,仿佛在轻歌曼舞;黄灿灿的玉米晾晒在公路两边。我透过车窗望着这眼前的一切,不禁感叹到这真是一幅秋收壮锦图。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收获的是人们怀揣的希望,收获的是人们辛勤耕耘的梦想!

约莫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了终点站——江陵汽车站。此时便电话联系黄中元先生。我想:用不着打电话了,今天来这车站接我们的人,最帅的中年男子就应该是黄中元先生了。果然不错,不一会儿,从人群中走出了一个帅气十足,中等身材,皮肤还算白皙的中年男子来,我的眼睛为之一亮,这位不就是黄中元先生吗?我们便握手招呼,一阵寒暄后,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一家餐厅就座。

热情好客的黄先生,开门见山就给我们安排了当天的行程。主要是参观江陵县在郝穴设立县制以来二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荆州至江陵,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同行的几位友人大多是很少来到过江陵。毫不夸张的说,江陵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就是陌生的。

我们在他的带领下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聊,听他不停的对我们解说。这是一座不大的县城,小城别具特色,城中的湖与河,赋予了这座小城特有的韵味。湖河相连,碧波荡漾,两岸翠色欲滴的垂柳在清风的吹拂下,婀娜多姿。清澈的湖水倒影着小城那富丽堂皇的建筑,如一幅画儿流淌在湖水中。

我们登上荆江大堤,我们站在高高的大堤上,眺望远处正在修建中的荆州公铁两用大桥,此时天公不作美,细雨霏霏,我们只能极目远望,看那烟雨迷蒙中耸立的大桥桥墩。这时,黄中元先生与我们一样兴致正浓,他滔滔不绝的对我们讲起这座大桥修建后的意义。他说,这座大桥的修建,待蒙华铁路建成通车后,中煤集团将要投资六百亿在江陵修建中南六省最大的储煤基地。这个项目能在江陵落地,对江陵的经济实行跨越式发展将具有历史性的推动作用!这个黄中元先生真是一个招商精了,还时时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看来县政府启用这个文人做该县的招商局局长,真算是慧眼识珠了。他以文人的执着、智慧、诚心感动着全国各地商贾,云集江陵,建设江陵,为让江陵走向全国,让全国了解江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江陵的今天发展,正是因为有他及像他这样的人拼搏与努力,才有今天的巨变!从他的身上,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一名基层公务员的献身精神!

我们站在大堤上,回望这座滨江小城,小城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有着秀丽的风光,更体现在这座小城像镶嵌在杨子江畔的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放眼望去,一波碧水缓缓向东流,仿佛是一部千百年以来荆江儿女抗洪治水的历史。

我们来到铁牛矶头,黄中元先生又给我们讲述了荆江两岸的铁牛的来历及两岸人民治水的故事。眼前的这尊铁牛坚如磐石,我用手触摸铁牛,分明感受到了荆江两岸人民百年治水的智慧与洪水搏斗的精神!俗话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而此时此刻我们脚下的江面,正是整个荆江最为狭窄,也是汛期时最为危险的地方。

每到夏季洪水肆虐时,这方寸之地就常常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从晚清到民国到新中国,历来的政府官员无不因洪水的到来而揪心!尤其是在一九九八年,长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我们脚下的江堤就引起所有中华儿女的高度关注!这一年的抗洪期间,黄中元先生作为江陵县电视台新闻部主任,通过摄像机报道了当年抗洪救灾的情况。

说到这里,他激动地对我们说,当年的江水已经快要没过铁牛了,是他扛着摄像机冒着酷暑,置身齐腰身的水中,用镜头记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这里视察指挥抗洪抢险的场景;是他用摄像机记录了当年广大军民万众一心与洪水搏斗的生动画面;是他用摄像机记录了荆江河段那惊涛骇浪的壮观画面。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摄影报道做到了保质保量,并在第一时间把画面传送到了中央电视台及省、市电视台。有好几次他还差点被卷入洪水中。在两个多月抗洪抢险报道中,他都是吃住在江堤,他曾经三次累到在大堤上,但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不叫一声苦,带病坚守在抗洪抢险的前沿阵地上。

用镜头描绘了一九九八年荆江人民面对史无前例的长江波澜壮阔的情景!他的激情岁月燃烧着整个夏季!把青春无价,诠释在他作为一名普通记者的工作岗位上!正是因为他的拼搏精神与出色的工作表现,他当年被省广播电视厅表彰为"抗洪抢险"的先进个人。在抗洪抢险的火线上,被上级党组织特批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说,工作累着也十分值得,他不仅经历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而且自己亲手记载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参观完铁牛矶。我们沿着江堤赶往老城区,踏着脚下的一块块用石头铺成的羊肠小道,来到江陵老城区,我们看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式建筑。三十多年前,我也曾经来过这里,可是昔日的老城区繁华景象,早已不见踪影了。黄中元先生介绍的非常仔细,从大到老城区的变迁,小到一栋楼,一家商场,一个店铺,一所学校,他都能如数家珍讲出其中的掌故来。我就纳闷,莫非他就是郝穴人,老江陵人了?我问他,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的。这时他才动情的对我说,这老城区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就是我用我的青春梦铺就成的!

嘿!好一个青春梦!这时侯眼前的黄中元先生才引起了我对他的兴趣!

这是一个敦实而又实诚的中年汉子,这一下子又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对我说,你以为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陵人,其实不是这样的;你看我现在供职于政府,你以为我就是一个“官二代”,其实也不是这样的;你看我还能舞文弄墨,你以为我是个“科班出身”的新闻工作者,其实更不是这样的!

我可就是一个山里人啊!我来自英雄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穷小子。二十多年以前,我怀揣着我的青春梦,来到了这个我向往已久的美丽的江汉平原。我出身在一个四代私塾的书香门第,由于我的父亲当年被划为极右分子!家道中落,贫困不堪。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了,后因父亲的历史问题得以解决,才照顾性安排我进修,任村民办教师,我便教书一年。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作之余很乏味。我常常四处张望,眼前的一切,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外,就是贫瘠的土地。虽然这块土地上也曾养育了生生不息的一代又一代的大别山人!但我不愿意把我的青春梦就埋葬那穷乡僻壤的山坳里。毕竟我念过初中,我知道山外的世界一定很精彩!每当我翻阅地图时,我就对江汉平原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神往之情!那时侯,我听说一个在沙市港务局码头扛包的同乡说,沙市是一个轻纺工业城,上万人的纺织厂就有两座,厂里的纺织女工多的去了。这时我就毫不犹豫辞去教鞭,来到沙市了。

我说,这就是你的青春梦啊!我接着对他说,你还真是不傻咧!原来你就是来沙市是奔着找女人的,慌不择路要讨媳妇了。

他毫不含糊的回答道,山里的女人外嫁的多。我要是不出来,如何讨媳妇啊?好一个青春梦!这才是一个小伙子应该有的真真切切的青春梦了!

山里人要真正的走出大山,那该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一件事啊!每当我乘火车时,当火车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我就透过窗玻璃看那山峦起伏,层林叠障,一座座青山与蓝天相连,作为风景欣赏也就罢了,可真要我就是大山深处的一员,我该如何生存啊!他说,我刚来江陵时无工作,无户口,且无熟人,我就是找一份临时工做做,也比登天还难!我就只好扫脚下的这条大街。

啊!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一个毕竟曾经走上过讲台的小学教师,一个出身几代私塾的山里娃,就这样在一个陌生的小县城开始了他的青春梦!他这种思维与大胆,是当今青年都不敢想象的!他的大胆与果敢使我不得不佩服他!我也曾经教过书,比他还年长几岁,学历也比他略高一点,一个土生土长的荆州人,说起梦想,我也曾经有过。可是我向来是一个随遇而安,不思进取的人。

他说,我刚来江陵时就是从扫马路开始的,清扫脚下的老城区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就一边扫街,一边学会接触当地人,学会融入他们的生活。后来只要能多挣钱,什么苦他都吃过。为了多挣点钱,他曾经在窑厂出砖。他笑着对我说,窑厂出砖很弄钱,那时候三天就能挣一百元钱。可以想像,这一百元钱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满足!出窑工这个活是最为辛苦的一份苦力工了。尤其是在夏天,他常常是只穿一条裤衩,进入窑洞时,粉尘飞扬,热浪扑面而来,豆大的汗水顺着他那古铜色的皮肤滚滚而下浸透着他满身的灰尘,得拖着满满的一车砖不停的来回跑着。他背负着何止是一车沉甸甸的砖啊?他分明是跋涉在一条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在不停的勇往直前呢?是他心里念念不忘的作家梦!我简直不敢想象这期间他该承受了多大的苦楚!他的青春梦凝结的是汗水与毅力!

所幸的是繁重的劳动,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压垮眼前的这位真汉子!他工作之余从未间断过读书与写作!他的作家梦与青春梦是紧紧相连的。

二十多年前,江陵县广电局要招聘几名记者。他喜欢写作的事情,曾引起了当地一位老领导的关注!这位老领导希望他能去应聘记者的职位。他推脱说没有户口,无学历,且举目无亲,不敢去应聘。为了他的准考证,老领导又三番五次专门跑省里作请示,这时他才硬着头皮上。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黄中元先生终于过五关、斩六将,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江陵县广电局录取了。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之人的!

自此以后,他又从一名普通的记者做到领导干部。工作上兢兢业业,样样都做得十分出色。这时的他一直未停下手中的笔,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一个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草根文人就这样脱颖而出了!他有着大山一样的情怀,有着深厚文学功底,他毕竟出生书香门第。在《楚都文学》上发表的小说《回家》就是一部反腐题材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我一直比较关注。今年他又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疯狂的石头》,这部中篇小说并收录到由湖北作家网主编的《湖北文艺网络丛书》(文学卷)。他无论是从事着什么工作,无论他的工作有多忙,一直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央、省、市报刊杂志及影视媒体上发表新闻、理论研究、文学作品共2000多件,约180万字。我期待着他更好更多的大作问世!

午饭时,席间黄中元先生频频举杯与我们共叙江陵的人文景观,聊他的写作之路。时而笑声朗朗,时而开怀畅饮。这个老江陵人,毕竟喝着大别山的奶水长大的,骨子里流淌着大别山的血,用山里人的质朴与淳朴,给我们展示了他那颗透亮的心!我们为有这样的朋友而幸福而快乐!

一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黄中元先生又送我们到车站。这时已是云开日出,初秋的阳光尽显火辣辣的天,加上黄忠元先生的火辣辣的情。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再见了,江陵;再见了,黄中元!

 投稿须知

  《文学百花园》是由三百多位文学爱好者,和几十位国内知名小小说作家组成的作家联盟;也是河南省微篇小说协会唯一指定的微信公共平台,平台推出的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文学爱好者。本平台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公平原则下,大力度推广新人新作。所有来稿都要通过编委会审查、校对后逐步推出。对于那些立意新颖,手法奇特,充满正能量的作品,首推纸质杂志刊用。来吧,朋友,这里是您展示才华的舞台,有您的加入,我们的队伍会更加美丽壮观!

请谨记:

        投稿时请附带作者简介和近期生活照,诗歌、诗组不低于三百字。 凡大作已被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过的,请勿再投《 文学百花园》及《小说大世界》 谢谢支持。

投稿邮箱:1258873875@qq.com

稿费发放:shuai_pengj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