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尴尬社会性死亡现场,我用脚趾挖出两室一厅

 新用户8696qEji 2021-01-19

被人遗忘,才是最终的死亡。在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讲述了一种平静而悲伤的社会性死亡: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记得你,而彻底的遗忘,也会带来彻底的消失。
 
然而,在当代青年的脑洞里,“社会性死亡”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内涵,指的是在公众面前出丑,尴尬丢脸到生不如死,恨不得马上找条地缝钻进去,原地去世,等同于“公开处刑”。
 
原本伤感的遗忘,变成了种种轻松活泼、引人捧腹的生活妙趣,可以说是非常“令人窒息”了。
 
01
社会性死亡,哈哈哈哈哈
 
社会性死亡的瞬间,尴尬出糗和黑色幽默浑然天成地结合在一起,轻松而解压。在豆瓣的“社会性死亡”小组,有18万人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或亲友的尴尬瞬间,承包了一整年的笑点。
 
自从微信更新了“拍一拍”功能,许多暗恋小心思纷纷翻车,网友@嗑生磕死说自己本来想偷窥一下多年不联系的初中暗恋对象的朋友圈,结果点人家头像时手滑变成拍了拍他。

无独有偶,另一位机智网友用某电商平台的帮砍价来化解了尴尬:

 
小小的屏幕,实在是太容易手滑了,比如这位@哈哈同学,本想给毕业的师兄师姐发微信祝福,结果四条祝福消息发错了三条:
 

 
群发祝福短信一定要校对名字是否正确,不然真的太尴尬了啊。
 

 
哈哈哈,师兄后面的这句“好的”也是非常有灵性了。


这位玉兰学姐还是很暖心的,稍稍缓解了溢出屏幕的尴尬。发错一条还情有可原,但三个人之间互相发错,只能说真的是人才啊~
 
网友@饿犬的经历也很妙了,她和室友在取快递的路上,室友问她某个活动的具体时间,她就翻开年级微信群找到了辅导员的信息,由于手中还拿着快递,手机没锁屏就直接放在了衣服口袋里。
 
片刻过后回到宿舍楼下,遇到一个朋友强忍着笑问她:你在年级群里干嘛啊!
 
她这才发现,手机里的微信群弥漫着一种蜜汁尴尬的气息:


本来是严肃正经的活动通知,她却误触屏幕连发了十个“爷不稀罕”的表情包,还以“投降”收尾,也是绝了。


同样在校园,毕业生@李蛙蛙由于不能返校,学院里的老师帮忙视频打包行李,当老师们从她的寝室里翻出各种零食包装、废铜烂铁等细碎零散的小物件时,这还不算尴尬,最尴尬的是从书架上拿下两盒避孕药的瞬间,她感觉自己简直“社会性入土”了。


视频那头是老师的喊声“达英你还要不要”,视频这头是她疯狂的摇头“不要了不要了”,还弱弱地补了一句“这是我用来调激素的”,但两位老师只留下了淡淡的猜不透的背影~
 
像这样“社会性死亡”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

有人在外婆家里吃饭,表哥表嫂想分享小侄子的萌照,全家人都围着表嫂的手机看,结果她手一滑,滑到了下一张表哥表嫂湿吻的照片,惊得全家大叫退散,80岁的外公站起身来想跑又跑不动,简直让人无限窒息。
 
有人公司开大会要每人交一张照片,她以为没人会认真看,就随手上传了一张表情包,没想到被打印出来公开处刑。
 

 
结果自然是整个部门都记住了她,还有人评论“照片很精彩”。真是令人灵魂震颤。
 
社会性死亡欢乐多,分享者自嘲的语气,评论区里长短不一的“哈哈哈哈哈”,还有丰富曼妙的表情包,尴尬得令人脚趾抠地,有人抠出了东海龙宫,有人抠出了精绝古城,有人抠出了全宇宙。
 
 
02
欢笑过后,互联网有记忆吗?
 
社会性死亡发生的时候,不过几秒钟或几分钟,却能给人带来一种头晕脸红的“濒死体验”,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是,尴尬的瞬间依旧会被快速遗忘,从大数据来看,一件事情从曝光到被讨论,再到热度回落直至被淡忘,平均只需要5.7天。
 
随着这些瞬间被遗忘,社会性死亡才最终到来。美国作家托马斯·林奇在《殡葬人手记》中,提到了死亡的三种形式,“由听诊器和脑电波仪测出的,叫肌体死亡;以神经末端和分子活动为基准确定的,叫代谢死亡;而亲友和邻居所公知的死亡,为社会性死亡。”
 

在这三种死亡的形式里,以社会性死亡最为彻底,而在互联网时代,是不是只要删除所有网络上的痕迹,就能让一个人实现人间蒸发,而互联网到底有没有记忆呢?
 
其实是约等于没有。

比如今年1月,一名女子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开着奔驰进故宫的照片,引起了网友的愤慨,纷纷要求官方给个说法,后来只是故宫出来道歉,但对于该女子的调查就这样不了了之,至今对此事件也没有完整的具有说服力的声明。
 
如今故宫的官方微博上,依然是朱檐玉栏、红砖翠瓦的无边风景,就算偶尔有人戏谑地提到“麻烦故宫开一下门,我的三轮车到门口了”,也再难掀起什么波澜。
 
互联网带来的只是新记忆对旧记忆的覆盖,比如曾经的人人网,承载着校园时代青涩回忆的图片文字,随着人人网的消亡而再难复现,也让许多人感慨青春就这样各散天涯。
 
现代意义上的遗忘,只要不发朋友圈、不发微博、不回信息、不接电话、主动删除各种社交平台的动态,不超过几天就会进入一种“社会性死亡”,在喧嚣浮躁、焦虑不安的现代社会里,脱离信息的连接可以看作一种解压的方式,但谁也无法真正做到返璞归真、成为社会的绝缘体。
 
 
或许另一种意义的“社会性死亡”来得更加轻松,也更加生动,在欢笑之余,让没心没肺的互联网将快乐带给更多的人,然后继续投身于生活中去,大笑着做那个热爱生活的快乐源泉,又有什么不好呢?
 
///
 
无论是错把奶奶的红内裤当成红领巾揣在书包里去上学,还是作文里将妈妈胡编乱造成见义勇为的缉毒警察,或者是想跳槽投简历却投到了自己的公司,这些生动鲜活的趣味瞬间,让人在尴尬中找到了重新热爱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或许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敢于自嘲那些社会性死亡的片刻,他们真实而可爱,像无价的宝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