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他,就允许他犯错。”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只有揪着不放的父母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1-01-19

无条件接纳孩子并不等于纵容孩子,要批评,要管教,只不过,这批评和管教的目的给予希望,让他变得更好,而不是毁灭他

图片

图片

犯错即改过,挫折即希望

关注“明明讲故事”的朋友都熟悉,我们长期关注了不少社会事件,其中不乏一桩桩悲剧,看见一个个孩子受伤乃至失去宝贵的生命,我每次都感到很心痛。

对于受挫后自残或轻生的孩子,作为一个家长,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去指责这些孩子“心理素质太差”或者“太脆弱”,他们有些是中学生,有些只是小学生,心智本来就处在发展阶段,还不成熟,以成年人的心态去要求孩子是最不负责任的。

感想很多,浓缩为一个词:希望。

人生一定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谁家的孩子都避免不了,我们需要尽早地把“希望”的种子种在他心里。

“无论遇到怎样的打击和挫折,我都能变得更好。”

我想这就是希望。

图片

8月31日,湖南新化12岁的男孩因为作业没做完被老师批评。

当他想不开时,多么希望他的爸爸妈妈能对他说:

“没事的,作业做不完没关系,下次补好交给老师就好了。”

图片

同样是8月,重庆一13岁男孩小王玩网游花了13000块钱,被爸妈发现后训斥了一通,并收回手机。

结果,小王因为内心自责,等家里人都出去后,从家里二楼跳下去。

所幸楼层不高,坠落后并没有生命危险,但也导致双脚骨折、腰杆也是多处骨折。

图片

多希望小王同学能被家长耐心教导:“玩网游犯错不应该是你生命的终点,而应该是你改过自新、积极向上的转折点。”

今年5月,陕西一9岁女孩作业做不出来,留下一纸遗书:“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图片

如果家长有机会告诉孩子一句:

“你绝对不是什么都做不好,这只是一本作业而已,你的人生那么长,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去发现去享受,这本作业根本不算什么。”

那该多好啊。

一名9岁男孩,因为打碎了学校的玻璃,担心受惩罚,不敢告诉家长,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

图片

可伶的孩子,竟然为了躲避惩罚而去跳楼,可见平时犯错遭受的惩罚多么令他恐惧。多么想告诉他:“玻璃打碎了,赔偿就可以了,没什么比你更金贵。”

任何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的,我们想要孩子拥有承担错误的勇气,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给他希望。

可悲的是,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懂得希望,而是家长不懂得希望,有些家长容易因为眼前孩子的一点过失就对孩子轻则大发雷霆,重则棍棒相加,恨不得将孩子的一生一棍子打死。

平时犯错不被接纳的孩子,容易导致两个极端:轻易被过错打倒,自残或轻生,或者,用更大的错误掩盖小错误。

我认为,从孩子的错误或过失中看见他可以改正并变得更好的希望,这是每个家长需要拥有的素质。

前几天武汉14岁初三学生因为打牌被叫家长,母亲来了一顿辱骂,狂扇耳光,这几个当众的耳光把孩子的尊严扇走的同时,把他人生此后的希望也一起扇走了。

图片

其实,打个扑克能算得了什么呢?

批评教育是必须的,但我们批评的目的是希望,希望孩子改过,希望孩子从过错中崛起并变得更好。

如果批评不给予希望,只是发泄家长自己的怒火而已,谈不上是教育。

图片

绝对的安全感

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求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等级构成。

图片

这五个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一般情况下,要实现上层需求,得先满足底层需求。

婴儿一开始只有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吃饭、睡觉等基本需要,以及身体和生命不受到伤害。随着孩子年纪渐渐长大,心智渐渐成长,开始有爱和归属、尊重的需求,我们需要让他感受到被爱、感受到被尊重。

进入学习阶段的孩子,学习成长属于“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如果想要孩子顺利实现这一层需求,那么就需要确保孩子获得底下四层需求。

我们总希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但在要求学习成绩之前,我们需要考虑,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了么?给予足够的爱和归属感了没?给他尊重了吗?

图片

给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不只是身体的安全,更多的是心理安全。心理安全建设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让孩子明确自己时刻被爱。

国外流传的一则爸爸教育女儿的视频被大家称赞不已。起因是爸爸和女儿因为小事起了冲突,女儿非常生气。这时候爸爸就蹲下来面对女儿,极其耐心、温柔地帮助女儿处理负面情绪。

这位爸爸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

首先,他让孩子接纳负面情绪,告诉女儿:“你不一定非得要开心。”“生气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可以生气。你可以生我的气也可以生妈妈的气生妹妹的气,甚至生自己的气。”

接着,他便向女儿传递明确的安全感:“不管你多生气,生谁的气,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我们都会保护你。”

图片

小孩子非常在意父母的看法,就这么轻轻一句话,就会让他们感受到十足的安全,心理安全了才能继续去想别的事情。

爸爸给予安全感之后,这才与女儿一起去分析、检讨这次冲突的原因,以及之后如何避免。

图片

你怎么看孩子,孩子就怎么看世界

很多时候,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图片

你向他传递宽容、有耐心,他就会感受到,哇,原来这个世界是宽容的、有耐心的,并不是我一犯错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你向他传递希望,他自然会感受到这世界上拥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能想象到自己以后的人生可以很美好。

相反,如果家长给孩子传递的是绝望,是一次次的不满,一次次的暴怒,还怎么让他给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呢?

一个孩子生下来并不知道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是父母教他们学会了如何看待世界。尤其在孩子脆弱的时候,父母的目光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之前看过一个事迹,意大利一个男孩失去了右臂,本来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可能导致男孩自卑、难过。但他的爸爸妈妈无条件地接受和鼓励,给了孩子极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从孩子的脸上丝毫看不见自卑和难过。

当男孩用机械手臂移动并抓住一把尺子时,他脸上最天真的欣喜多么令人感动。

接受孩子,并给孩子希望,这是孩子最大的快乐源泉。

最后再重申一下,无条件接纳孩子并不等于纵容孩子,要批评,要管教,只不过,这批评和管教的目的是给予希望,让他变得更好,而不是毁灭他。

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和列托曾说:「人类是以不断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不允许孩子试错,意味着在谋杀孩子的生命力。」

孩子是一定会犯错的。爱他,就允许他犯错;爱他,就帮助他看见改过的希望和光明的未来。

图片

明明说:

孩子是一定会犯错的。爱他,就允许他犯错;爱他,就帮助他看见改过的希望和光明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