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一份深受启发的家庭教育笔记

 思维导图干货集 2021-01-19

欢迎阅读我的第1383篇日更文


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苏霍姆林斯基

近日,我聆听了俞敏洪老师的一场家庭教育讲座,受益匪浅。

很多年前,我有幸和俞老师面对面交谈过,受到俞老师的教育理念影响很多年,也一直在践行着他分享的有价值内容。

培训结束后,我用思维导图整理了这堂课的精华笔记:
俞老师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似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

的的确确是如此,比如阅读的习惯就是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向往更大的世界,还可以让孩子拥有儒雅的气质和温和的性情,有良好的分辨能力。从学习的角度讲,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成绩不会差,进而减轻家长的负担和焦虑,如果全家都爱读书,都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那么全家人就会在温馨的书香氛围中一起进步和成长。

试想,每天吃完晚饭,全家人在固定时间里坐在一起,各自阅读着自己心仪的书籍,随着书中的内容,时而欢笑,时而思考,时而悲伤,与不同时代的作者进行着灵魂的共鸣,合上书后,全家人一起分享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那会是多么难忘又珍贵的画面,孩子也会把这样的好习惯传递下去,世世代代“腹有诗书气自华”。
孩子不爱读书,一定是有原因的。

家长请自检:

家里有没有阅读的氛围?你是只让孩子读书,家长自己天天抱着手机刷抖音或打游戏吗?你都不爱读书,怎能说服孩子放下游戏机?当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时候,你是否丢给孩子一个电子产品,避免孩子“打扰自己”?

是否平时给孩子买的好书太少,从不筛选,而是一股脑儿的买来?

是否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将来找个好工作,读其他的课外书没用?

让孩子爱上阅读,各位亲爱的爸爸妈妈需要放下手中的手机,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亲子时光吧,一个小小的改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影响。要让孩子身心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
懂教育的父母,正在成就孩子的未来。

俞老师提到了好父亲和好母亲的特征,有句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的确如此。很多家长在工作后,就进入了“成长的断崖”,特别是工作稳定、结婚生子后,便放弃了主动成长,选择了安逸。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却越来越为下一代焦虑,而且方法不一定对,用错了适得其反。

暴躁的父母选择棍棒,安逸的父母选择退缩、保持现状,他们与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隔阂越来越深,孩子不愿意再和自己交流,不再用崇拜的眼神看你,你说的话,孩子不再信服,那时父母再想纠正自己努力追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的王道,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这样的自我栽培,一刻也不能停歇,因为你要保证一直和孩子有交集,有话题。
作为父母,应该以怎样的角色出现?是每天严密监视、唠唠叨叨,还是能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在于父母观念的觉醒。勤奋好学、终身成长、言传身教的父母,是孩子眼中最称职的爸妈,也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俞老师说,孩子的成长,至少需要我们18年持续不断的正确努力,而我认为,作为合格父母,终身学习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孩子会以我们为榜样,少走很多弯路。

END

我是爱分享的张延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