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街道里的中国

 吴主任 2021-01-19

我第一次看外国人记录中国的书是十几年前的畅销书《寻路中国》。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方式,在作者的视角下就非常愣,显得特别好笑。当然,不排除有些脆弱的国人读出了“刻意抹黑”的味道。

其实这件事也好理解,这些外国作者是真正的旁观者,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语言的方式,在他们眼里是更完整和纯粹的,像一面镜子。我们只有在照镜子的时候才会发现身上一些看不见的地方。

这些天读完《长乐路》就特别想推荐给大家。

我认为《长乐路》比《寻路中国》好看。当然,这个比较不是重点,纯粹是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没后者那么畅销,可能跟书名有巨大关系,谁会去看一本叫《长乐路》的书?书名完全没有卖点。外国人就是这么真。这本书写什么的,写的是住在长乐路上的一群人,背后的故事拉出一整片中国惨痛史。而作者的观察又异常冷静,即便是一些笑点也非常清淡,点到为止。

我倒从不担心“刻意抹黑”这件事,抹黑我们中国人的书怎么可能有机会印成书出版呢。值得注意反倒是,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记得几十年前的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大型乌托邦实验造成的巨大灾难这些历史了。

上山下乡,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这些字眼很多人也许都不陌生,但诸多原因造成的一个事实,很多人并没有机会去知道那时候的人间到底有多不可思议。

说到底,这些事情如果只是宏大叙事,最惨痛的信息也就是得知死亡人数,那些数字真实性不说,人是不会对数字有感觉的。悲欢离合从来都是作用在具体的人身上的,所以聚焦到具体的人物家庭上,看时代风云变幻,莫名其妙,一个家庭被一纸文件摧毁,他们接下去的生活,一些书信往来道出的隐忍的细节,读完令人唏嘘不已。

当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那些人还活着,他们年轻的时候被狂热的理想出卖,年老了还要面临各种针对老年人的传销和各种投资欺诈,试图赶上发财的末班车。可以说是从青年被一路骗到老年。但任何人都没什么底气去责备他们。你我出生在那个年代,不见得能活到现在还有被诈骗的价值。

当然,这本书里不只有过去。当代青年的自我实现和价值认同的焦虑,大城市打工者二代面临的户口刁难,老年人的维权,农村的婚姻,寺庙里寻找救赎的荒诞,一座城市的梦想,一条街里的中国。

强烈推荐《长乐路》这本书。

不相关图书推荐:历史为何如此相似

近期更新

你说我当年要是也

要在暂时无法改变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多数人都逃脱不了概率

因错误认知,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我们不应该指责进步本身

关于面试,能帮你们的都写在这里了

兴趣只是我们逃避现实的借口

你不可能无中生有

中国人面对的三个世界性难题

五年一小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