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军民:“玉雕设计创新”不但要有思考,更应该有思考的方向

 艺功堂 2021-01-19

古人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们“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什么是器呢?就是强调一些实用功能与技术层面的东西。形式在中间,艺术一定是“形而上者”。那什么是道呢?道就是观念。关键是观念层面的创新,关键要有新的高度。

▲ 2017年10月2日,“玉人谈艺”走进爱和小镇三彩陶艺采风,图:许志清

1/

在国庆期间,各地陆续上演节目热。在文化大省的河南,中原大地分外热闹。尤其是工美行业,玉雕、陶瓷重镇,那局面是“你方还未唱罢,我已登台”。

神垕老街一景色

在神垕古镇,点燃钧瓷的“神火” ,开启神垕老街“与钧同乐”第十届钧瓷旅游文化节。在中华玉都·镇平,也开启了玉雕国庆节活动。

玉人谈艺总召集人仵应文发言

“守艺德,固匠心,弘扬工匠精神”主题讨论

“面对消费新趋势,玉雕的设计与创新”主题讨论

镇平玉雕在中国玉文化产业中的位置和转型升级的突破方向”主题讨论

2/

关于创新的思考,思考要有方向,观念最重要

(该部分内容,由玉石铺子新媒体整理中国玉石雕大师樊军民讲话,文中部分15号字为小编的注解。)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樊军民

我们现在所指的“玉雕作品”,已不仅仅是玉雕作品本身,作品只是一个核心的东西(作品还应该包括其他外延的内容,小编注)。玉雕创作者应该去找作品以外新的维度,这就要求玉雕人要把很多作品以外的资源做进来,并重新去认识他。就像李杰先生一样,他本身不会做玉雕,但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就是他的一个作品。他之前做生意,现在做平台。这个平台上有很多的资源,将来这些资源会产生的新空间,这本身就是他的一个行为作品,这也是一个新的维度。

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一角

我认为做玉雕、搞创作就是找空间。我们搞艺术的,都知道“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意志”,作品要有个性的方向。你的作品让人感觉到自由,别人就觉得你很自由,但自由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你没有空间不行。你有了空间,才会觉得自由。所以年轻玉雕人要有一个学习的态度,要有一种实验精神。不要去给作品贴创新的标签,要大胆地尝试,尝试自己不会的,看到别人做得好的方面,用心去学习,这个很重要。

有一次,我在苏州看到一个非常年轻的玉雕大师了一个佛题材的作品。他把佛拆解,拆解完之后重组。佛头做眼睛,旁边做了一个耳朵,他可能有他自己设计上的考虑。我觉得他是找了一个新的形式的纬度,这个作品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在年轻人的思考的东西,思考的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所以我尝试了好多次,去尝试他们的路径和空间。

樊军民在玉人谈艺采风会上分享

去年我在天工奖做了一个展览,因为是第一次做展没有经验,展会不是很成功。当时计划做2米6的展板,没想到旁边的客户都是四米高的展板。所以说,当时展览效果不甚理想,观众都被吸引临近的展区了。展览之前,我把客户买走的货拿过来放了一圈,尽管如此还不如意。但是不成功的个展背后让我欣慰一点的是我做了一个实验装置作品,效果不错,对我有点启发。

去年我身体湿气比较重,于是做了刮痧板。我是利用了一个很薄的料,做了一个刮痧板。做了一个很抽象的美女脊背,有红皮像葫芦形的。我把红色皮的部分制作成刺状的,来表现刮痧后身上的红印子。我本来是自己用,朋友们见了都喜欢,纷纷要我给你们做。于是,我在自己休息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可以尝试着做了一个“刮痧”的主题,再去尝试做一些衍生品。

樊军民创作的刮痧作品

当时,我让学校的学生去做了一些,因为学生的水平有限,有时候会表达一些技巧性比较强东西。因为技巧性不成熟,用力过多,就会冲淡一些作品本身观念的东西。我当时指出:这些衍生作品,不需要任何技巧性元素,只强调实用功能!作品我只要求有两三个线条,形式要美。结果我把以前制作的废料制作成一百个刮痧板。

樊军民和田玉作品《出痧》

于是我,把主题定成我的一个和田玉作品《出痧》,我把它放在一个装置的中间。然后把有黄玉的、青玉的、碧玉的等等各种的刮痧板,用线吊在这个装置周围。同时我又整合了一些资源,我身边有个朋友,有个微信公众号,同时有一个网上商店。只要扫二维码都可以进那个店里边,没想到两天时间把所有东西全部卖完。便宜的600块钱,最贵的1万多块钱。现在回头想想,现在这个事非常有意思。这件事带给我的启发,已经超出作品本身了。想艺术圈一些搞装置艺术的作者,他之前有可能是画油画的,会出现一些非油画的材质。

德国油画家基佛油画作品,中间是一真实的枪AK47

类似现在油画界最有名的德国油画家基佛,他的作品早已经超出了油画的范畴。玉石铺子曾专门写过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何马玉雕作品和基佛作品的分析(小编注)。

玉石铺子当时撰写文章的题目为《何马印象:时间可以毁灭一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此文了解著名玉石造型手艺人何马,也能了解的德国油画家(也可以称他为装置艺术家)基佛。何马作为玉雕创作家的创新曾影响力一代玉雕人,基佛油画作品装置化也启发了不少艺术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阅《何马印象:时间可以毁灭一切》,可从多维度地了解樊军民大师的关于创新维度的阐述。

河南省博物院陶瓷双年展陶瓷装置艺术

类似的现象,艺术圈也很常见,譬如去年在河南省博物院举行的首届国际陶瓷双年展。旨在走文化创新之路,突出国际性、艺术性、学术性、前瞻性、引领性的特点,展现陶瓷艺术的传统精粹和世界当代精湛的陶瓷工艺、先进技术和艺术前沿,着重体现陶瓷与大众生活的联系,提高民众的艺术视野,激发民众对文化创意的热情,促进与世界陶瓷主要生产国和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国传统博物馆发展的新领域,推动中原陶瓷行业与陶瓷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当时有近100多位中外艺术家与会讨论,就有欧洲的艺术家用装置艺术来表现陶瓷的美,小编有幸参与论坛聆听和学习。(小编注,图片由玉石铺子提供)。

很多装置艺术家,很多之前都是做油画的,做版画的,他们找到新的新的空间、找到新的感觉,他再也回不去了。所以今年天工奖期间,我还要做一个展,今年我这个展览我计划只做一件作品。它将是一个装置作品,这个装置作品的属于主题创作,有一些作品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相关可以分享的相关作品有5000件(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现在大家都在谈创新,我认为很多东西应该与时俱进,观念最重要。技术能力很重要,造型能力也很重要,但观念是最有价值的。技艺、造型能力只是表现手段而已,这些手段都是服务于观念。我们搞艺术要表达的是梦想、是观念,所以说我们往往谈创新、突破。往往有很多作品,有技艺层面的创新,是表现手法方面的创新。有设计创新的层面,表现是形式方面的创新。但除了上述创新,还有观念上的创新。观念创新能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感觉所有的东西都要把思路打开一下。

樊军民在“守艺玉雕设计创新论坛”发言

古人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们“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什么是器呢?就是强调一些实用功能与技术层面的东西。形式在中间,艺术一定是“形而上者”。那什么是道呢?道就是观念。关键是观念层面的创新,关键要有新的高度。我觉得很多东西,要把思路打开一下,扩展视野。

关于玉雕作品的创新,我觉得:我们不但要思考,还有有思考的方向。

(樊军民讲话完,下面内容是小编拙见)

3/

开拓思路,从创新领先世界的企业找方向,找感觉

看完樊军民大师的讲话,玉石铺子小编感觉有必要顺便给大家推荐两个人:一个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另外一个是玉雕手艺人——何马。

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乔布斯,在作品创新方面取得成绩为世人所瞩目。如今,苹果公司依然是世界是市值最高的手机公司,也是市值最高科技公司。其中,所谓的作品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论坛上,除了樊军民大师,其他嘉宾的讲解也让人印象深刻,玉石铺子会逐一分享,其他对年轻的创作态度指点不少。

小编觉得大家很有比较看看乔老爷生前的两段讲话,视频尽管是很早的视频,但思想从来没有过时。一段是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对创者学习、文化修养大有裨益;另一端是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生死存亡之际(是否能对应当前经济低迷呢),重回苹果公司的讲话。


这段视频让大家对学习、对创作态度应该有帮助 (请在WiFi环境观看

1997年,苹果公司在生死存亡之际,重新请回史蒂夫·乔布斯,该举动创造了商业历史和其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咸鱼翻身的案例。

下面这段视频,让你认识一个事实:在乔布斯回归后(这段视频呈递的核心价值观),才驱使苹果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开始形成对苹果的认知——苹果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


请在WiFi环境观看

看完乔布斯,玉石手艺人何马的内容,请浏览“相关内容”。

相关
内容

关于自身:

他作品被国内大家收藏,面对高人给予的“圣人”之称,他难以释怀

关于创新:

何马玉石印象展,给了你什么印象?

一自称“兼商雕民”的牛人,你知道多少?

何马玉石印象展,给了你什么印象?

这不是心里鸡汤,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手艺的“寓言”——何马作品风格畅想


内容同步:新浪收藏|网易|微博|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百度号|搜狐|东方号|腾讯新闻|QQ公众号|新浪看点|知乎专栏| 大鱼号|淘宝头条|企鹅号|腾讯看点

玉石铺子∣玩儿玉石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