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夜撤离! 荆州人如何与长江“斗智斗勇”?

 风吟楼 2021-01-19

荆州,一座被长江水滋养的城。

奔流不息的江水,蜿蜒于江汉平原腹地,给荆州这座城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丰饶的物产、浪漫的文化,同时,还有难以克服的水患

汹涌的长江水时常冲破限制,淹没良田,给生活在这里的人带来极大伤害。
所以自两千多年前起,生活在长江之畔的荆州人,便开始了与长江斗智斗勇的生活。

孙叔敖修渠

阻洪水于城外

较早和水患作斗争的,是一个叫孙叔敖的人。
你可能听说过这个名字,这是历史上顶有名的人物。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个板块叫作《循吏列传》,专门写贤良之臣其中便有孙叔敖。

公元前601年,不到三十岁的孙叔敖当上了楚国令尹,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楚庄王给的官职不小,但需要他来搞定的任务也十分棘手。

那时的荆州地区,有个称呼,叫作古云梦泽,现在听着挺浪漫,但在当时来说,却是梦魇一样的存在。
整个荆楚大地在当时就是一片沼泽密布的漫滩地,只要长江一闹情绪,老百姓辛苦种了一季的粮食,便都祭了江水,颗粒无收了。
为了解决长江水患,孙叔敖决定修一条水道打通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水,将古云梦泽的渍水排出,以求变水患为水利,变滩涂为良田。
可是在2600多年前,开凿这样一条水道极为艰难,条件原始,没有工具,能靠的只有人力。孙叔敖便用自己令尹之便,聚楚国全国之力修渠。

渠修成以后,不仅大大缓解了长江水患,还能行舟灌溉,为楚庄王日后问鼎中原打下坚实基础。
而为振兴楚国殚精竭虑的孙叔敖却积劳成疾,去世时还不足四十岁。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孙叔敖当年修建的江汉通渠已经无迹可寻,但他不惧洪水、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却一直影响着荆州人。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处在长江U形弯道上的荆州,一直以来都面临长江水患的问题,孙叔敖之后,荆州人民与长江水患的抗争也从未断过。

东晋时期桓温筑防洪大堤、明嘉靖年间筑万寿宝塔……荆州人通过各种方式对抗长江水患,希望能拒洪水于家园外

全民转移

“接”洪水于城内

然而这个愿望,在近现代有了一个极大的改变。
1953年,一座拥有54个闸口的荆江分洪工程在长江荆州段南岸建成。

这个工程的目的是为减轻特大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威胁。该工程建成后,相当于为长江装上了人工导流阀门,遇到险情便可开闸放水,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宁
但这也意味着,处在分洪区的人,时刻面临着家园被淹没的危险,而荆州,正处在分洪区。

1954年7月,长江暴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首次启用,家住分洪区内的荆州人第一次舍弃了家园,为洪水让路。
并且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他们每年都会进行撤离演练

1998年,长江再次暴发特大洪水,凶险程度远超1954年。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连日暴雨的侵袭下,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撕咬着千里江堤。
如果再不启动荆江分洪工程,上游的降雨来水再稍微超一点的话,荆江大堤都有可能发生溃口性险情

这样的险情一出现,便会面临严重后果,整个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市及其他城市,将永不复在。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为尚未到来的洪水让开通道,三十多万荆州人没有丝毫犹豫。
他们迅速收拾行囊、打开所有门窗,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 便完成了快速转移。

他们尽管深爱着这片土地,但更懂得“责任”二字。就这样,无数普普通通的荆州人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精神,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洪史上一大“奇迹”。
不仅如此,这一夜,还有更多的人在为分洪区的人们做着最后的努力

荆江大堤上,数百万抗洪大军,用血肉之躯,在长江之中筑起了一道更加坚不可摧的防线。
就这样,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一个更大的奇迹出现了:荆江大堤转危为安,分洪区没有分洪,荆州人民的家园最终保住了。
时隔数日,家住分洪区的人们重返家园,依旧如往常般劳作,那一夜的紧张与坚毅,又悄然融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朴生活。

从修水道、建堤坝,拼命将长江水患拦截于家园外,到舍小家、为大家,毅然任洪水淹没自己的家园荆州人对付水患的方式变了,但他们身上那种不惧风浪、勇于担当的精神却愈加鲜明。
就在与洪水不断斗争的过程中,荆州人形成了不怕事儿、能扛事儿的精神品质。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不仅造就了荆州人本身,也造就了荆州这座城,使得这座长江之畔的千年古城,虽历经风霜,仍熠熠生辉。

今晚20:00,继续锁定CCTV4,再次走进荆州古城,品味荆州人不屈的性格与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记住乡愁》第七季

播出内容:《荆州——铁肩担家国的荆楚传奇》(下集)

播出时间:2021年1月13日(周三)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本期编辑:李峥】

来源:CCTV4《记住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