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台作者:刘瑞妮[散文]娘家的1978至2018

 凉城文苑 2021-01-19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娘家的1978至2018


文//刘瑞妮


1978年除夕,我六岁。我在院子里玩耍,两间土砌的瓦房内,母亲在灶间忙碌,父亲和哥哥姐姐在给母亲打下手。
两三斤肉加上白菜、萝卜,这些简单的食材,会被母亲变着花样做出一顿丰盛的团年饭。这顿饭,我盼望了整整一年。因为全年只有这一顿饭最丰盛而又不用招待客人,我们兄妹三人可以敞开了吃。
我最爱吃大米饭,煮熟了,一颗颗晶莹剔透、圆润饱满,闻一闻,清香扑鼻。尝一尝,软糯香甜。比难以下咽的粗糙包谷饭好多了。为了珍惜它们,每一颗我都会细细咀嚼,品尝出甜味了才肯罢休。
这样的香甜是短暂的,正月初几里,家里会来很多拜年的亲戚,招待了他们,家里的餐桌上就再也看不到肉和大米饭,粗茶淡饭又会伴随我们一整年。



那些年的春节,家里条件困难,常常没有办法给我们兄妹仨买新衣服。母亲给我们穿上干净的旧衣服,并教导我们勤俭朴素是美德。
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春晚,大人们偶尔打打扑克,小孩子们丢手绢、砸沙包、跳跳绳,在记忆中是短暂而幸福的时光,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砍柴、喂猪、扯猪草,帮家里做农活。
偶尔,大队在学校操场上会放一场电影。记忆中,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大人们会提前从地里收工,匆匆吃过饭,给孩子们换上干净的衣裳,步行三四里路赶去早早守候。学校的操场上或坐或站挤满了密压压的人群,电影放映前,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兴奋的声音,一旦开始放映,场地里顿时鸦雀无声。还记得,放的是战争片,整个学校只听得冲锋号和激烈枪战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这声音传出好远好远。电影放完,一大群人乘着夜色赶回家,在路上津津有味的讨论电影里面的情节,一场电影会让人们回味很久。在那年月一场电影是一场盛宴。



这十年间,改革开放了,分田到户了,勤快的父母种菜卖、煮手工豆皮卖,精通厨艺的母亲也经常被镇上各个单位食堂请去做饭挣一些工钱。父亲因为有些文化,被请到一家私人企业做会计,每月有些工资收入。家里的生活逐渐好起来。
1988年,我十六岁,家里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父母拿出积蓄盖了两间石木结构的新瓦房;哥哥长大了,娶了嫂子;我以优异的成绩告别了初中生活。为了稳稳当当跳出农门,我选择读了中专。年底时,哥哥还买了一辆自行车,带着我们轮流兜风,自行车飞驰在田埂边,爽快极了。
这些年,我们吃上了大米饭,平日里也会买几件新衣裳。
时光流逝,我们在长大,日子天天向好。1998年,我26岁,已经成了家,升级做了母亲。这一年,我哥哥拆掉了原来两间土砌的瓦房,盖了两间楼房。这一年,嫂子又生了小侄女。新房落成暨侄女满月庆的时候,父亲挥毫题写仿长征诗一首“有志不怕建房难,万资千力只等闲。五六阴雨腾细浪,建筑工地走泥丸。排难解困意志坚,大厦落成喜气洋。更喜掌上添明珠,六亲聚会尽开颜”。
这十年间,父母哥嫂除了种地,还在街上做着各种小生意。家里有了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安装了电话。家里的餐桌上日益丰富起来。每年过年,大人小孩必然会买上一套新衣裳,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这些年的除夕之夜,看春晚是最隆重的节目。下午,一家老小吃过了团年饭,就围坐在火炉边紧盯着电视机,期待着晚上八点钟春晚节目的精彩开播。终于,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歌舞声中迎来了主持人的华丽登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一家人或笑得前仰后合,或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嗑着瓜子儿,吃着水果点心,边看节目边聊天,一直守到零点的钟声响起。
按照老家的习俗,除夕零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所有人都会到院子里去放烟花以示庆祝。每当此时,家乡小镇的夜空灿烂无比,瑰丽多彩,似乎预示着来年更加美好的未来。放完烟花,大家意犹未尽,会继续回到电视机前看节目守岁只到凌晨。这些年,春晚陪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辞旧迎新之夜。
2008年,我36了。我的父母和哥嫂分别拥有了各自的商铺,当上了小老板,虽然辛苦,但是每天数着大小人民币,心里流淌的全是幸福。没过几年,哥哥又加盖了房屋,整修了新式的厨房和卫生间。自己买了摩托车、换了大彩电,买了音响设备、安装了热水器、家里个个都拥有了手机。每年春节,家里宾客满座,酒足饭饱,大人们看春晚,小孩们放烟花,家里一派祥和。



2018年,我46了。父母已经年迈,不再经营商铺。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养老金,二老在家颐养天年,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些年我们带着父母到深圳、到上海、到北京、到成都,坐火车、坐飞机、坐轮船、坐地铁,游遍了大江南北。
哥哥嫂子的生活更好了,他们商量着改行,由以前的小商铺改行经营着学生用品超市,收入稳定丰厚。家里的房子再一次重新修建,一排四间两层的洋房,宽大的场院,门前的小花园四季花香弥漫。家里各种电器一应俱全,双开门冰箱里随时塞满了鸡鸭鱼肉和各种水果,摩托换成了小汽车。两个侄女也分别在恩施和来凤参加了工作,每次回家,都打扮得时尚而洋气,让人羡慕。
2018年,哥嫂的经济更好了,他们在恩施买了新房子,装修马上就要竣工了。今年除夕,大家决定在恩施的新居里欢度,侄女说年轻人已经不再稀罕春节联欢晚会了,她们要在城市里看电影、喝咖啡,享受小资情调。自此,全家想享受都市生活时,乡里人变成城里人;想自然惬意时,就回归乡村别墅,城里人又成乡里人,幸福美好的日子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编审:彭承绪
           
           
           
           
作者:刘瑞妮   女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员   1972年2月出生于湖北恩施崔坝镇  ,喜欢读书,喜欢诗词,喜欢记录生活点滴。独坐陋室,清茶一杯,好书一本是我的最爱。“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8年12月10日起,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300以上,发基本稿费5元,其他稿酬来自作者赞赏,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部分75%发放给作者,25%留作平台运转,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无赞赏金额无其他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