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俚语 ‖ 没得搞场

 巫山人文地理 2021-01-19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读小学时,第一次见到磁铁,我真以为是在梦里。一同学不知从哪儿弄来个火柴盒大的黑乎乎、硬邦邦东西,一忽儿“粘”起铁钉,一忽儿“粘”起铅笔刀……神了!看得周遭孩子们唏嘘哇呀,偏头侧身,眼都不眨。上初中后,物理书上说: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电流。并亲眼看见,线路上一颗电筒泡儿随老师把持着线圈动动停停而明明灭灭。磁铁纵有再大的神力,它和线圈挨都没挨着,怎个就使灯泡儿亮了呢?老师说因为磁铁有个“场”,几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齐问“场”在哪儿,老师说看不见。

场,原本是打粮晒粮的平坝空地。打粮晒粮之类事也真是离不开场的——小麦割了不能在床铺上打吧,苞谷籽扭下来不能在草坡上晒吧。

若说打粮晒粮之场是可见、有形、平面的,那么,磁铁之场——磁场便是不见影迹、无色无形、立体的东西。明明离铁钉还有八九公分,六七公分,三四公分——啪!磁铁靠了场这无形的手,把铁钉猛地扯拢,巴得紧紧。

随年岁增长,见识增多,我在更多地方看见类似这样不见影迹的场,如电场、引力场、语场、气场……

拿气场说。举个演讲例子。同一篇演讲稿、同一个场所、同样的受众,而由不同的人在台上演讲,收到的效果绝不会一样。其中总有观众听得最入神、最受感染的一场,人们每每夸赞这人气场最强。试想,这人一上台,一个礼节性招呼一打或一句肢体语言一“说”,全场即刻清风雅静,而后,大家的神情、思绪,乃至心跳,都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牵着,或一起愉悦,或一起伤感,或一起屏息,或一起激动……这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都源自演讲者一人。大约这就是所谓的“气场。美国有个叫皮克·菲尔的人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气场》。他认为,一个人最大的价值来源于他在某一方面收获的存在感,他对别人的影响力,他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及在此中体现出来的、让人无法抵挡的魅力,包括在办公室、职场、家庭、人际关系圈,及某一具体的人、某一具体事件等诸多方面。皮克·菲尔有趣的课程和一系列训练方法,帮助了大量的人实现心理上的强大和精神的成功,提升人生格调。而今,气场已经成为奥巴马、马云等全世界高端人物都在运用的成功秘密。

其实,很多东西是有“场”的,诸如山川美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帅哥美女。杜甫《望岳》诗第一首“岱宗夫如何”,我们读到的难道仅仅只是其八句诗四十个字吗?远非如此。吟诵着诗句,顿觉如凌绝顶,胸生层云;虽杜甫只是“望”岳并未登顶,也不由你不想起“登高方始远,天地纳于心”之佳句。诗歌的场,就是诗歌的意境、韵味,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吧,若缺了这些,让人读之“一眼看个漏过”,那便索然无味,不叫诗了,至少不是好诗。美女也有场——除了好看,更得有气质、韵致、味道——没有场不算美,充其量只能算漂亮。

昨儿听小区里一人抱怨道:“隔壁刘二姨摸得慢、打得慢不说,还呱嗒呱嗒说个不停,跟她一起打麻将死没得搞场!”是啊,“牌搭子”里有这样一个恼火的孃孃,另三个再怀着怎样的兴致而来,打不了几盘就没劲了,岂止过不好麻将瘾,倒还搞得心里毛焦火辣,怪不安逸。没有了兴高采烈打牌的“场”,就如一个电磁起重机,正闭闸通了电,眼看重物变得轻飘飘行将全部离地的当儿突然意外停电,那重物嗵的落到原处,稳如泰山,旁边看热闹的都兴许蔫劲地叹口气。城市里夜生活丰富,喝啤酒、唱KTV、看电影、打电游、喝咖啡、吃烧烤……可很多稍微上了年纪的人对此都没兴趣:“半夜了还出去疯,没得搞场,不如早些洗了睡。”

三峡人喜欢说“没得搞场”。“没得搞场”之“搞”,似可解释为做、为、弄等,但倘要真换了这些字,就别扭多了,远没“搞”来得地道爽快。“没得搞场”放之四海皆准,结合具体事情,可说成“没得玩场”“没得吃场”“没得说场”“没得看场”“没得去场”等等。但你注意没,无论怎么说,都没离开“场”。“没得搞场”之“场”,早已隐去了它物质意义上的地方、场所之含义,成了兴致、氛围,或好处、作用、意义等,像磁场、气场一样无色无形不见踪迹却委实客观存在的东西。

在整个重庆、四川大部和湖北西部,口头上,男女之事不像书面和西方国家说得那么文气、雅致、时尚,如临幸(皇帝和嫔妃同宿)、房事、巫山云雨、做爱,大都直截了当说搞女人、搞×,以致“搞”几乎成了男女之事的代名词。而过去,女娃娃似乎自出生那天起就被立下规矩——不能像男娃儿随随便便,要不说粗话,要按讷、羞涩,最好笑不露齿。于是乎,“搞”字基本只被男生专用,“没得搞场”到了女人(特别是结婚前的姑娘、女孩)嘴上就具体说“没得吃场”“没得看场”等,或说“没得弄场”。今天早已不能同日而语,只在极偏僻的地方,如巫山庙堂等地还偶遇这种传承。

与“没得搞场”意思相反的是“有个搞场”,如说,“高山洋芋蒸淡的,蘸辣椒酱吃,那才有个搞场呢!”现实中,“没得搞场”的使用率似乎远比“有个搞场”高,这可正应了一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看来,除了改变,我们更有必要学会接纳,学会拥抱。

此文在有了题目后,我觉得有个搞场;否则,便不写罢了。

往期文章

俚语 ‖ 亲又不来

俚语 || 闪劲

俚语 ‖ 啰连

俚语 ‖ 扯把子

俚语 ‖ 吃皮子

俚语 ‖ 吃闷炮儿

俚语 ‖ 没得边舷


作者系市作协会员,巫山县大昌人。教书多年,后做记者、编辑,现供职于《少年先锋报》社,著有《润轩笔话——巫山方言漫笔》一书。

作者手里仍有少量《润轩笔话——巫山方言漫笔》存书,售价39元/册,支持红包付款,快递投送。

作者微信号:yongquan_point,联系电话:13896311337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