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成痂

 时光如棉 2021-01-19

很羡慕那些从未离开故乡的人。因为从未离开,对于乡愁应该没什么概念吧。

我离家早,这些年,奔走多地,乡愁是一道道伤口,如今,这伤口早已成痂,只是在一些重大节日或者病了、难了的时候,痂会痒、疼。有时候,这疼痛像生在骨头的虫子,身心被慢慢啃噬,抓挠不得,痛苦不已。

“中秋节快乐”,这句祝福写了几十遍,收到几十遍。可对于一个远离故土的人来讲,这个预示团圆的节日,难谈快乐。

故乡的中秋是忙碌的,收获是这个节日的主题。这个季节的忙碌甚至不分昼夜。白天忙着收割,夜里就可以播种了。小麦都是这个时候种下,等发了芽,田垄间绿了,一个冬天的沉睡,春天时醒来,用不了几个月就麦收了。

记得那年中秋,我在地里拾棉花。三亩地的棉花一下开了。我从下午拾到傍晚,三个袋子拾满,一个人带不回家,等着哥哥来接。

我永远忘不了那晚的月亮。

棉花地是东西向的,我清楚地看见月亮从东面升起。月亮的升起没有日出那么绚烂,没有彩霞。月亮安静地升起,像大家闺秀款款走出秋天的院子。没有高楼大树遮挡,月亮升起得从从容容。又大又圆!又大又圆!

我从未见过离我那么近的月亮!开始时是白色,像一个巨大的圆盘。田野都亮了,盛开的棉花和墨绿色棉花的叶子都清晰可见。这是我一个人的月亮!离我很近,仿佛伸手就可以拥抱,月亮竟然是温暖的,照料着田野里那个孤单少年。

我盯了月亮很久,我在想:什么时候,我能像电影里看到的,家人团圆,对月品酒?

我在中秋的夜里,独享着旷野的月亮。三亩地棉花,拾完,等到了爸爸和哥哥来接。

那时候的中秋是忙碌的,可没有乡愁。

离家的这些年,只要可以,中秋都会赶回去。吃顿晚饭,聊两句就回,心里也是幸福的。家人都在,至亲都在。那种简单的幸福,可以让奔波的脚步没有一点辛苦。

我在中秋的夜里,回家吃完晚饭,赶回住处。也是东西向的马路,迎着月亮,那个又大又圆的月亮,我看了三个年头。马路上几乎没有人,没有车辆。一路月亮相伴,我可以想很多人,很多事。也可以什么也不想,只是向着月亮的方向,一个人走,没觉得孤单,乡愁在那时只是几十公里的奔走,见到了也就满足了。

等我离家乡越来越远,乡愁变得粘稠,撕扯不断,在每一个日子里纠缠。异乡终究不是故乡,我成了游子,我的根还留在生养我的土地。遥远的距离让乡愁变得无奈,心被撕扯成线,一条条牵动着每一根神经。

我曾在中秋的海边独坐。我看见了海上升起的月亮。我体会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体会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小城的海边没几个赏月人,有的也是三五成群,或二人牵手。我曾被人误认为想不开,被人劝解。其实,我哪里是想不开,我只是跟月亮对话。月亮看遍了世间沧桑,那些悲欢离合,那些阴晴圆缺,只有她理解我的愁绪。乡愁,只有离开过故乡的人才懂啊!

我清楚地知道故乡的方向,却做了异乡人。我像记事了,却被抱养的孩子,无论怎样被爱,被厚待,都无法抹去故乡的印记。乡愁成痂,距离我心最近的位置,成为我的底气;乡愁成痂,成为远行路上的警示牌,提醒我时时努力,成为故乡的荣耀;乡愁成痂,成为我的盾牌,抵抗远离故土的痛和伤害。

昨天,远行的好友说:不知道是不是孕期的缘故,今年对这个节日特别感怀,问候了很多朋友,暖暖的,也许这就是节日的意义。

我理解这种温暖,也懂她的感怀。故乡如土,我们如树。远离故土,重新扎根,发芽,真的不易。那些祝福是养料,可以让远方的树早日茁壮,抵抗风雨。

我渴望得到这样的祝福,也因为这样的祝福而感动。

这两年的中秋总是难过。因为父亲的离去。父亲离开快两年了,这两年里所有重大节日,我都很难过。节日的喜庆我竟然无感。越是欢乐的节日,越是想念。团圆,少了那个重要的人,也少了很多重要的意义。我看不到他开心的笑脸,看不到他满足的欢喜,竟然失落到无所适从。竟然嫉妒别人有而我没有的团圆。

心被命运搁置到几处,我的中秋尽是惆怅。

乡愁早已成痂,每一个节日都会被汹涌的乡愁撕扯,生生的疼。

“中庭地白月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八月十六,又一个月圆之夜。

想念我的故乡、亲人、朋友。



(图片选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