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一部电影票价看三十部电影,这等好事何时出现在中国?

 新用户0572t1KE 2021-01-19

如果有人告诉你:每月花一部电影的钱,就可以每天到万达等主流影院观影。你能否抵抗住在家“躺尸”的万有引力,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隔三差五地到影院打卡?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挣扎出自己的小窝,毕竟在这么好的便宜面前,懒惰的力量还是可以稍稍抵抗一下的。

事实上,美国的MoviePass一推出这一模式,就有超过200万的用户买账:他们只需要每月花9.95美金(相当于日常看一部电影的价格),就可以在这个月内每天最多看一部电影。严格意义上讲,如果你真闲到极致的话,一个月用不到10美金跑30次电影院也是完全可以的。

可是当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现代人都习惯先问一句:为啥呢?对MoviePass这样一个纯商业公司做的项目,人们更要问一句:它要怎么赚钱呢?

烧钱烧出来的盈利模式

MoviePass的第一项收入来源,就是它的订阅费用。不过,这些费用远远不能负担用户实际的观影费用。据报道,现在用户每看一次电影,MoviePass还要向AMC等影院补贴超过6美元的费用。这也是人们认为这家公司仍然只是在烧钱的原因之一。不过,它的CEO Mitch Lowe 预计,当人们经历过最初的狂热观影状态后,就会冷静下来,将平均观影频率降到每周一次。这样,MoviePass应该会大致实现收支平衡。

而MoviePass真正的盈利点,当然不可能只依靠订阅费用。如果说此前的影院不是赚电影票价,而是赚爆米花钱的话,这次MoviePass又找到了更大的盈利空间:卖数据。与传统的购票APP不同的是,MoviePass要求顾客在距影院300英尺时才可以预定观影,虽然这使得人们不可以躺在床上随时预定,却给了MoviePass研究用户行为的巨大空间。

你的住址、生活阶层、年龄、性别、娱乐习惯、观影兴趣等数据,都可以被MoviePass记录并利用,最终打包出售。而乐于接受这些数据的公司是很多的,既有电影制作方、经销商,又有顾客群体重复率很高的商圈餐饮等行业。

同时,在理想状况下,MoviePass与院线的共生模式也可以实现互利共赢。MoviePass帮院线大幅度地增加了上座率,而影院则回报以票价和所售食物的分成。不过,目前的形势似乎并没有往理想状态发展,AMC等影院视MoviePass为行业破坏者,拒绝给它分成,并试图开发自己的会员订阅模式。

而MoviePass的另一项收入,则来自独立、小众电影制作方。在一般的观影模式下,人们一般会选择网络点评率高、得分高、或获得奥斯卡奖项或提名的电影,这就导致很多评价两极、曝光率不高的小众电影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在MoviePass模式下,人们相当于买了一份“烂电影保险“,如果这部电影好的话,当然心生惊喜,如果不好的话也不太影响心情,毕竟自己没有为之付出全额票价,不喜欢的话,明天换一部看就好了。因此,MoviePass模式的兴起可以说是给独立电影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而作为回报,MoviePass从中获取应有的分成也就不足为怪了。

走出家门经济学

MoviePass 的模式,也在慢慢地重塑人们的观影习惯。其最大的功绩,就是能把人们从家里拽出来。据《好莱坞报道》的调查显示,83%的MoviePass订阅者会比非订阅者更常去电影院。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了Netflix等流媒体对传统院线的绝杀力量。近些年,随着HBO、Netflix等流媒体的崛起,人们开始越来越习惯于订阅视频网站的内容。而随着流媒体的自制内容质量更高、产品线更丰富,传统影院的相对优势正逐渐缩小。

再加上电影票价不降反增,很多人认为:去电影院看电影已然成为一个比较“仪式性”的事情,而不再是随意性很强的活动。所以,如果MoviePass成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院线境遇的颓势,人们不仅会把看电影“去形式化”,也会不再如此在意大众评分和奖项等外在标准,而是会更加轻松地去选择“偶遇”属于自己的电影。

《好莱坞报道》调查显示,使用MoviePass的用户会比非用户更常在周中看电影,而在单身社会如此强大的今天,MoviePass也让原本选择在家刷剧的宅男宅女们走出家门,独自去院线看电影。可以说,MoviePass 是用市场的力量重塑了人们的观影习惯,并由此开拓出了一条“走出家门经济学”。

除了对院线和小众电影等同产业带来利好信息,MoviePass还能给相关产业打一剂强心剂。比如,出门看电影的人们常常会打一个Uber出行,看完电影后还很有可能光顾周边的餐馆。正是MoviePass的魅力,把一群群“北京瘫”们从家里的沙发和面前的泡面拖出来,成为新兴的消费力量。

毕竟,用一部电影的价格能看到三十部电影,这样的“会员”我们都还是很乐意当的。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这等好事何时才能出现在中国?或者,它的模式能在中国奏效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