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股,内资夺回定价权(少数派投资)

 亲斤彳正禾呈 2021-01-19
 


2021,南下资金爆买港股。

截至今日收盘,今年刚过去的12个交易日内,港股累计吸引南下资金1853亿港元,平均每天超过100亿人民币。

下图展示了港股通自开通以来的累计资金流入情况。可以看到,进入2021年后,流入速度明显加快。今天,南向资金更是爆买266亿港元,刷新了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记录。
 



港股市场到底有何吸引力?内陆投资者为何此时开始看好港股?
 
 
边际改善的全球价值洼地
 
 
港股蓝筹股被极度低估。
 
如果比较近10年全球主要市场指数的PE估值,恒生指数最低,目前仅有16.62。

 


恒生指数的估值如此之低,部分是因为成分股中的金融股较多,市值占比超过30%。而港股金融股相对于A股普遍有较大折价,比如工行的AH溢价率为20%,建行甚至达到了30%。
 
除此之外,因为港股盈利大多来自内陆企业,而国际投资者认为中国作为典型的新兴市场,地缘风险较大,因此普遍对中国企业给予估值折价。
 
但是,这种低估不应该成为常态。

从根本上说,股市增长应该与经济增速、上市公司质量、盈利增长等相匹配。
 
为何投资者选择此时开始重视港股?
 
港股正面临情绪面、基本面、资金面三个维度的全面改善。
 
情绪面上,近两年香港本地发生了不少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事件,让人们一度对香港的的未来发展产生担忧。

而当前,拜登上台,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治理与应对疫情上,无暇对外;国内来看,郭树清在日前的演讲中表示“香港在中国经济双循环新格局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形势趋缓,国内高层重视,估值的压制因素得以缓解。
 
基本面上,中国GDP首破100万亿元大关,是去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增速为正的国家,并且日后增速仍会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因此从整体盈利增长上看,中国企业本应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而不是折价。
 
并且,随着更多的“美团、农夫山泉、阿里”在港首次、二次上市,港股的上市公司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资金面上,港股的投资者结构近年来迅速变化,内资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这一点最为重要,在下一部分详述。
 
 
从A股“离岸化”到港股“在岸化”
 
 
随着A股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陆股通开通后,内资不断被北上资金“教育”。北上资金也用真金白银买出了少数龙头股的牛市。如今,A股涨跌已经与北上资金的流入流出息息相关。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陆股通的本质是将A股“离岸化”,那么目前南向资金的疯狂涌入,一定会将港股“在岸化”。
 
从参与港股交易的投资机构构成来看,在2014年港股通开通之前,主要以欧美投资者为主,交易金额占比70%。但港股通开通以后,内陆投资者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开始已经成为港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地。
 



港股通成交额在港股总成交额中的占比,也已经从2014年时的1.3%,大幅提升到了2020年的21%。




进入2021年,南向资金继续加速。在这个背景下,内资对港股的定价权一定会越来越强,港股的估值逻辑也将会从欧美逻辑向内陆逻辑转变,开启港股“在岸化”进程。
 
 
南下资金偏好哪些个股
 
 
根据招商证券的统计,2020年南下资金前20大活跃股中,净买入额最高的5只分别是腾讯、建行、美团、小米、工行。这4只港股的净买入额合计2550亿元,占20大活跃股净买入额的66%。
 
可以看出,去年南下资金偏好科技股龙头,以及相较A股有明显估值折价的金融蓝筹。
 
今年以来,前20大活跃股中,除了南下资金传统偏好的科技、金融、消费以外,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大幅买入低估值的电信运营商,以及中海油等传统能源股。其中,中国移动11个交易日获累计净买入378亿元。
 


截至今日,可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已经达到1639只,发行规模超过2.2万亿元。也许,今年短短的11个交易日不能说明长远问题。但日后我们可以重点关注那些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从他们的持仓偏好中得到启发。
 
港股的丰富度相较A股更高,既有低估值的银行股、运营商、传统行业周期股,又有世界领先的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公司——而这正是A股缺少的核心资产。2021年,看好港股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