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计划:

 赣榆摆渡的人 2021-01-19

2020年高考江苏试题分析和三轮复习建议

赣榆高中  于维永

   一、2020年高考试题分析

  (一)2020年江苏高考政治各模块知识点分布及分值情况

      从上面图表我们可以直观看出,近三年试卷各模块分值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如经济生活分值和前两年是一致的,都是是32分。政治生活和2019年也是一致的都是20分。文化生活和哲学的分值也相对稳定,哲学的分值和2019年相比也是保持稳定的,较2018年有减少的趋势。国常1道题12分,时政题还是48,同时也命制了1道(26题)跨文化与哲学模块的组合选择题,突出了基础性,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对生活、热点的关注。

  (二)202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特点

    1.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

试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成就,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试卷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充分展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党和国家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新创业、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等一系列感人事例,加强对党的领导、民族团结意识、国家利益观念和新发展理念等内容的考查。试卷还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展现14亿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固防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处理与民族、国家、时代的关系。

      2.注重基础考查,突出学科主干

      与以前的江苏高考政治试题一样,2020年的政治试题仍然立足基础知识,整合教材知识,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以检验学生对政治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经济生活内容的第6题通过“该公司因陷造假丑闻而被提起诉讼和要求退市”考查“企业信誉和形象关乎企业的成败和良好的市场秩序要靠市场规则维护”;7题通过“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和新趋势”来考查“生产和消费的关系”;8题通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来考查“财政的作用”;政治生活第12题考查当中国共产党的知识,13题考查基层民主自治的知识,14题考查公民和政府的知识,15题考查人大的知识,16题考查我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协商民主的知识;17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知识;20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文化遗产作用的知识;23题加强美学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来考查教育的功能;另外,试题还考查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文化创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意识的本质、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论、唯物史观、中国与欧盟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中最基础、最核心、最主干的知识,也是考试说明中强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3.关注长效热点,凸显时代气息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高考政治试题的命制,都比较关注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来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年江苏高考政治卷也不例外。如前面4道时政题的直接考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安全、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时政热点。

       但是江苏高考题却更能关注长效热点,设置情境,引发问题,体现了江苏政治高考试题的时代性、连续性。如第35题以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这一热点为背景,创设了市场化程度提高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情况为情境,设计了两个问题:(1)计算第一和第二阶段市场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根据结果分析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政策的意义。(2)说明当前我国深化市场化改革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理由。要完成这样的试题,学生必须关注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化改革、经济增长、开放型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等问题进行思考。第36题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相关情景,以中国与欧盟协同抗疫,这都是近年来国内外的长效社会热点问题。

       4.注重能力考查,凸显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新课程要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学生要能够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四种基本能力。今年的江苏高考试卷应该说体现了上述要求,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能够较好地以名人名言、民谣、漫画、图表坐标为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方向。

      9.在开放经济浮动汇率制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会引起利率变化进而影响汇率变化,其传导路径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   

A. 利率是由该国货币供给决定的    

B. 汇率是由国际市场的货币需求决定的

C. 利率下降将导致国际资本流出    

D. 本币贬值减少了国外对本国产品需求

分析:利率下降导致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需求下降,进而导致本币贬值,投资该国货币面临贬值风险,国际资本流出。

  11.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应用,“人造肉”已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市场潜力巨大。若其他条件不变,图中(SD分别代表传统肉类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人造肉”价格下降对传统肉类市场影响的示意图是(   

解析:“人造肉”价格下降,“人造肉”需求增加,其替代品传统肉类需求减少;若其他条件不变,意味着传统肉类供给不变,价格不变。

32.下列选项中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A.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B.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 勿轻小物,小虫毒身       D.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34题以江浙独特的地域文化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文化和哲学有关知识全面认识、发展我国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从而引导考生理解认同品格情操之美、天地万物之美,鼓励考生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其中第(2)问综合性强,要求“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具体分析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措施,又需要灵活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问加强了对知识跨模块融合的考查。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简单地背背书是不可能解决的,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够正确解读试题信息,调动和运用自己知识库中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从而较完备的描述、阐释、论证问题。

     5.体现生活教学,凸显探究开放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的推进,各地高考试题特别是江苏高考政治试题能够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试题背景材料大多直接来自社会生活和热点问题,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体现了生活教学的思想理念。如第10题的“互联网+农村”工程;20题“吃了吗”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23题美育教学以《诗经》为主要内容,第24题大家熟悉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第25题的红色革命教育,第26题的脱贫攻坚,27题的疫苗,第30题的听音乐第33题的白衣战士,36题的抗疫都是学生熟悉和关注的。

试题同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开放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第11题的供给曲线及其变动、第9题银行利率下降带来的影响、第30题边学习边听音乐给我们的启示,第37题以“长江禁渔十年”政策为素材创设情境,设置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禁渔势在必行的原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长江禁渔获得成功要靠政府依法行政”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围绕长江禁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等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现实问题。 

以上都明显考查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开放意识与创新意识,需要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和探究精神,去探索教材以外的、但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生如果不能对供给曲线、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政府的知识、矛盾分析法等知识搞清楚,是不可能正确、全面地回答上述问题的。

       二、三轮复习建议 

   (一)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努力完善知识框架

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系”字

      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帮助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序列化。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形成脑图,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我们很多老师讲课时,会和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我觉得是很有实效的。

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细”字

      主要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体现要细致。第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把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一一过关,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高考政治试卷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入口小,这表明考察的内容也更多地趋向于细小。

 主要方法:引用一个“例”字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很多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我们需要借助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加深学生对这类知识点记忆。

主要任务:力求一个“规”字

      规范答案,讲究逻辑。在第一轮复习中,已经陆续地讲解了选择题和简答题、探究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在回答主观题时,一定要过好审题关、结构关、语言关。审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找到与材料相结合的知识点,答题的结构要严谨具有逻辑性,而答题的语言也是学生非常欠缺的,平常训练时,我们有意识地把他们错误的语言进行汇总,集中纠正,进行归类。

   (二)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综”字

      第一轮复习建立了知识的系统观之后,第二轮就是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引导学生能就线延伸到点。如果说第一轮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那么第二轮复习,恰恰应倒过来,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

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热”字。

      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第二轮复习一定要紧扣热点知识讲,例如2020年的两会,中央一号文件、《民法典》、国家文化公园、建国70周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等。我们可以在第一轮开始收集热点资料。

主要方法:围绕一个“专”字

      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以问题为主导,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重构新的知识体系。另外也可以就课本上的知识整合成重点知识的专题。

主要任务:研究一个“真”字

       这个阶段要研究考题,把握命题的方向。指导学生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以便于最后的复习巩固。要把握最近高考的动向,研究高考的考试守则,以及哪些知识点出题的频率比较高。我们要研究考题,并且能根据考题出的模拟试卷。

   (三)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熟练运用应试技巧

主要目标:突破一个“准”字

     主要目标是准确地记忆书本知识,准确地说出书本的原理,准确地掌握答题方法。因为就要进入高考的实战阶段,因此不能再模棱两可,要力求准确。

主要特点:做到一个“精”字

     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一定要精讲、精练,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力求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方法:避免一个“漏”字

      最后一轮学生要会查漏补缺,看以前做过的试卷,尤其是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教师要促使学生把这些错误集中起来,作为各自纠正的重点。

主要任务:模拟一个“实”字

       最后一轮要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梳理考试的经验。

当然,各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三者的结合点在于课本,无论哪一轮复习,都不能让学生离开课本。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比较新旧课改,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有许多亮点,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新课改是建构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学生,才有可能更好地领会新课改,学好新课程,适应不断变革的高考要求,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