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市古镇:明朝有个“举人”叫“阮峻”

 张明儿 2021-01-20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 “阮家道地”的由来

公元1639年,新市东街,靠近平桥处的一户人家阮氏,一位书生在乡试中成绩优异而被录取,成为举人“老爷”。这位书生,姓阮,名峻,字不崖,在新市方志上,关于阮峻此人和他的家族,记载语焉不详,从其称呼“阮蓝田”上看,他是出自于陕西西安一带的阮氏显贵家族,阮峻家族何时迁入新市,大家就不得而知了。

在新市,能以宅居主人名字,来命名街巷、桥梁的情况也有几户,但确有权要显赫的名声,才会有这样的特殊待遇。而阮峻此人,也仅仅是“举人”而已,却在他身后的方志上,都记载了以他名字而命名的那条“阮家弄”与“阮家道地街”。

清朝康熙年间《仙潭文献》卷上“地理志”中的“街巷”栏载:

阮家弄:东街中截,通谢家园,有阮蓝田第。故称。

而在《仙潭文献》卷中“宫室志”的“第宅”栏载:

阮令君宅:清风桥西,为令君竣世居,今称“阮家道地”,宅废。

从以上信息可以得知,这一条“阮家弄”约位于现在的“皮货弄”处,而“阮家道地”应该是在“狮子坟路”出口端处,到“平桥”之间的路段。

关于阮峻,生卒年代不详,应该是明末清初的人。在清顺治年间编的《新市镇后志》中载“科贡”一栏,记载了“崇祯乙卯科”阮峻乡试中试的信息,那一年,是公元1639年,五年后的1644年,便是大明朝崩溃之年。

由于阮峻的史料散佚,很难直接了解到他的个人经历。但通过同时代的历史名人信息中筛选发现,他是一位好学好游、爱好与名人交往、才学卓著的人,尤其在经学上,造诣独特,被专家所称道。他写过一本书,叫《礼记涤除》,专门就经义训诂方面,进行学术探讨。清朝大学者朱彝尊先生,在《经义考》中谈及引用到阮峻关于经学《大学》之“大”的读音训诂,应该读为“太”。

阮峻交游的人很广,但大多还是士绅隐者,有的弃官回家,有的削发为僧、有的云游方外。当年有一位仁和人,朝廷命官叫“金堡”的人,后来入寺为僧改名为澹归法师,他曾在自己编的《偏行堂》一书中,记载了随同崇德几位好友和另外的朋友,在一个气和景明的春天,一起往阮峻家饮茶的趣事,其间还一同往新市北郊踏青,心趣悠然,写下了二十六韵的五言古诗:

曹远思招同阮不崖家若千茶集顺安堂出北郭观菜花即事

饭罢思散行,春郊可游目。

道涂非所宜,一径转幽曲。

凝云漏微碧,条桑吐柔绿。

好鸟枝头鸣,将飞翼还缩。

兰若更寻僧,法筵方整肃。

挥手欲回策,菜花吹远馥。

相引入平畴,连村聚同族。

忽忆少年时,提壶日驰逐。

布席卧田塍,暖香透春服。

危桥露小阁,余勇趋渴鹿。

卧深易为高,据水不成陆。

田公与田母,意古语弥朴。

昨岁薄秋成,穷民窘糠粥。

山左人相食,江南榆尽剥。

用兵及六载,齚囓空皮骨。

嗟尔则先农,勿厌再三渎。

豚蹄酒一盂,五谷报蕃熟。

摄衣度畧彴,翻云羡鸿鹄。

骤雨乘东风,枯藤起寒粟。

似闻泥滑滑,奔车戒折轴。

所乐即所忧,万事观倚伏。

主人且具火,燎衣止我宿。

夜久谈或倦,垂帏呼灭烛。

梦中莫化蝶,枝上正淋漉。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尚念古人言,杜门岂非福。

这首诗的题目上看,是一位叫曹远思的人让澹归法师一起同往阮不崖(阮峻,字不崖)家的,一位叫若千(王时宪,字若千)的朋友也一起去,在阮不崖家喝茶、聊天、北郊踏青,这是一次跨县境的文人雅集活动。四个人中,除了阮峻是举人外,其余三位都是进士,高学历,著述颇丰,而且治政有方,政声卓著。但他们有独特的民生、民主思想,常与朝廷时政见解有悖,所以大多官运多蹇,怀才不遇,且时遭贬谪。像当时明朝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黄道周,他写过《曹远思推府文治论》一文,就是讲述了曹远思(崇德人,字曹广)以仁为本,治事以简驭繁的政事风格,对其大赞。

再看这个澹归法师(1614年——1681年)的身历,简直是一代显赫,他是见证大明朝崩溃的目击者。明朝灭亡之际,他临危受命,偕原都督同知姚志卓起兵抗清,势孤而败,后来退到桂林,为清军全面击溃,他只能削发为僧,取名“澹归”,任住持,深受四方僧众敬重,为僧达三十年,分文不私,名扬佛界,矢志以终,享年六十七岁。

可见,新市阮峻此人,虽身处举人低微之位,却从他交游的脉络上看,也是一位正直向上、豪侠尚义之士,不知方志史家出其何意,对其个人与家族,没有详尽考证而多留下些文字。当我们探史怀古,“阮家道地”显出一种历史空寂感,心里满满的是一种遗憾。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