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市觉海寺“灵泉山”三个大字是谁写的?

 张明儿 2021-01-20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千年古刹新市觉海寺,历史文化深厚,经历了岁月风霜的熏染,越发显得苍劲而有典籍感。走进它的大门,穿过两座大殿,就迎面一座“山”,上面赫然书着“灵泉山”三个大字。据传,这里发生了许多历史上复杂的故事,明代以后创痛犹盛。这些事暂且按下不说,笔者先把关于“灵泉山”三个大字的来历,与大家讨论一下,究竟出于谁的手笔,这个人与觉海寺又有何等关系?

 
到目前为止,据笔者观察,新市古镇尚留的古迹中,也就留 存“灵泉山”这几个大字,还算原汁原味保持着明代的书法手稿的古气,其余也均被湮灭在时光的烟雨之中,或被人为损坏而毁失了。这“灵泉山”三个大字被凿在一块石板上,现在被人涂成是明黄底色,然后用黑色填字而成。据记载,此题字是在明代万历八年(公元1581年)写成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三个字的形成,也宣告了觉海寺有了“灵泉”,这是觉海寺历史上发生的一件重大佛事。

据康熙年间程之彭编纂的《仙潭文献》卷下“杂志(墨迹)”篇载:
 
“灵泉山”,明万历南京刑部郎中许松书。

 
许松,又何许人也。据湖州文史研究者龚肇智先生提供的资料证实,原来这位许松大人,为德清“乌山许氏”许柔的第六世。许柔是明朝初年从浙江绍兴一带移居到德清乌牛山脚下来的,许松约在正德年间出生,后来是德清的县学生员,为庠生,后来踏入仕途,任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南京兵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相当目前的国防部副职。
 
“乌山许氏”,是指居住在德清乌山一带的世居许氏家族。德清乌山,又称“乌巾”“乌牛”,据《德清县志》载:
 
乌山,昔有乌巾者,善酿,因之得名。唐时改呼“德清”,因县名也。

 
据传,在乌山一带,有两大姓氏后来成为望族,一是许姓,二是俞姓,俞姓则便是“俞樾”。俞樾为中国清代著名文化学者,自称为“乌巾人氏”,自刻印文有“乌巾山舍”一枚。在他的《曲园自述诗》一编中,开宗明义地写了一首诗:
 
乌巾山下旧居家,鹊喜楼头静不哗。
一夜春风吹喜气,迢迢千里到京华。


许松一家在乌山堪称大族,从“乌山许氏”第一代许柔起,至第五代便是许松的父亲,开始向仕途进军,一直很旺盛,官运亨通。所以,许松也是在他父亲的影响下,走上了仕途。他的一位长孙女(许松长子许孚远的女儿)嫁给了新市大族“陈兵马”陈檀的儿子陈学曾,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强强联合。
 
据考证,许松在新市“灵泉山”的题字,是明万历八年(公元1581年)。当时正值觉海寺的“观音殿”大火,里人刘泗与僧人慧杰募筑高台,用于为前面大殿隔绝火势蔓延,这一高台方高二丈,广五丈,然后又把一尊“观音像”立在高台之上。僧人慧杰手指殿前坳水为“灵泉”,可以明目,砌成池,并驾桥于其上,称“接凡桥”;又称高台为“灵泉山”,在此基础上,聘请许松在此山的一壁,题上“灵泉山”三个大字。
 


根据题字年代时间,和许松长子许孚远(1535年-1604年)的生卒年份分析判定,时年的许松约为七十岁左右,而他的长孙婿陈学曾为25岁,这个年龄也是成婚佳期。据分析,有可能是许松恰好来新市小住几天,参加长孙女的婚宴喜事,陈檀家族是新市望族,与觉海寺住持必定有很好交往,陈檀家喜事也必定邀请本镇名寺高僧慧杰前来捧场贺喜。至时,众亲入席,高朋满座,僧人慧杰就“灵泉山”题字一事,会有求于众前辈相助,遂成就了此事。


灵泉山因名人许松的题字而出名,他的题字庄敬又古朴,凝重而禅意,让人伫立于前,遐思远飞。这款题字,其“灵泉山”高台虽经“洪杨之乱”而被拆毁,至同治三年,此高台复建,在废弃瓦砾堆上重建的“灵泉山”比以前的高台更为壮阔,有巍峨之势,那“灵泉山”题字石碑,重新安放在山的南侧,越发显出庄敬之气。好在“文革”期间未被毁失,也算一幸。由此也见“灵泉山”题字碑,有洪福深蕴,实属天助。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