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林家毅:曲水流觞柑子溪

 当代文摘 2021-01-20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 曲水流觞柑子溪 》


文/林家毅(四川自贡)
故乡——狮子滩古镇,是点缀在沱江边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镇自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兴镇,从几间民居开始,经几百年发展,成为县城治北沱江著名的水码头,集散货物,销往川內川外。
在古镇境内有陶家溪、七贤溪、鳌溪、柑子溪四条。但我最情重于——柑子溪,因她距古镇最近,昼夜不息,蜿蜒流淌。


她如银如练,晶莹流动,袅袅青烟薄雾,折射出晨阳下的情愫,素雅、朴实,无为中呈现出一道与世无争的风景。她曾放飞过我儿时的天真,儿时无忧无虑的梦想,儿时嘻戏鹅石板沙滩上,收获碰扎小鱼小虾、手抓螃蟹的快乐,也承载着岁月悠悠,曲水流觞。


怀念儿时的柑子溪,怀念儿时记忆。那时柑子溪畔有柳树、竹林丛树等,但最多的是大片蓬勃葱郁的芭茅草,芭茅草杆直有竹的挺拔气节,一到芭茅草开花的时候,白色、紫色的花,经微风一吹,似雪花满天飞舞,柔情撒满在潺潺的清澈溪水里,以诚实、刚毅、自信,花开在圣洁的天空。


柑子溪源于猫儿山牌楼村,经花市村、何家村、花园村的花园坝,于狮子滩古镇上游,被沱江冲击而成的鹅石板沙滩上,形成不同的沟洼,曲折流入沱江,与河对岸的打儿窝遥相对望。打儿窝悬岩陡壁、纤槽纵横、记载着呼啸的沱江号子,也烙满了纤夫沉重脚印的血痕,深邃的水下蕴藏着许多神奇的传说,也为狮子滩古镇増添了些许神秘色彩。


柑子溪深情的环绕着古镇,不弃不离,在峥嵘岁月中,无怨无悔的为故乡守望,为古镇福祉尽心尽力。她一路欢歌,一路飞吟,些许时也在放飞淡淡的忧伤,但她的始终都在为故乡歌唱。


柑子溪是在山起山落、丘岭相连、脉络相恋中,从山石缝隙中流出,时隐时现,或宽或窄,或急或缓,不拒严寒风霜,时而迎暴雨倾盆的奔涌,时而细流涓涓,似泉水叮咚低吟,由高向低,曲折循环,总以生命不息、顽强坚定的意志跋涉,万千溪流终归大海,以实现自已最终的目的。柑子溪充分展示了水的哲理,展现水之神韵和风采,诠释了水在自然界中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诠释了狮子滩古镇从古至今的由来。


柑子溪以弱小的身躯丰满了沱江,但沱江也无忘返哺回赠,每年夏季洪水汹涌之时,都要反灌许多不知名的大鱼和河虾,尤其是鲤鱼,在水满之后,鱼关在了溪水中,忙坏了岸上的男女老少们,采用各种捕鱼的工具,俗话说:“涨水的虾耙,退水的撑”,在涨水,退水时,有搬撑网的、有手提撒网的、也有用虾耙和撮箕、箢篼、盆盆、桶桶等日常生活用具捉鱼、捕鱼。大大小小、不知名的鱼儿们,成为了古镇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柑子溪鹅石板河滩上,因距盛产鲤鱼的打儿窝最近,每到三月桃花开的季节,河水清澈见底,河滩上水草丰富,是打儿窝鲤鱼摆籽产卵的天然环境,也是打渔人守网待鱼的绝佳场所。从早上到傍晚,河水还浸透着丝丝凉意,半膝的水中,站着许多打渔人,并散落着几条守夜捕鱼的打渔船。打摆籽鱼,因水清鱼动,基本是每网见鱼,有的一网下去,就会收获到十余条摆籽鱼,个子鲤鱼就算最小的了。可见当时的鲤鱼很多,鱼质肥美,成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狮子滩古镇餐桌上“无鲤不成席”的美谈。


柑子溪芭茅丛中、鹅石板沙滩上,也是青春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去处。每当钩月挂中天,一对对情侣沉情在夜色朦胧的月光沙滩上,眉宇间温柔似水,呢喃声声、倩影依依、难舍难分、青山为证、溪水牵手,不时溅起朵朵盛开的爱情之花,促成了对对、双双忠贞不渝的帅哥靓妹“海枯石烂百年合,地老天荒情不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风流浪漫。


我与柑子溪再次见面时,柑子溪己变了样,因九十年代,黄泥滩电站建成,溪水随沱江水位提高而提高,溪水入口处与沱江平行,鹅石板沙滩已淹水下数十米深,芭茅草已不见踪影。真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慨。柑子溪已不认识我了,但我却认识她,我曾在青春年华时,与她高歌传唱“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的流行歌曲。站在溪水畔我已老了,逝者如斯夫,时光如流水,光阴荏苒,弹指间花开花落多少遍,动听的歌呀,是否再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响彻溪谷山涧,我幻想着是那样的真实,心中的歌还是那样热情奔放。那杯甚满风华正茂甘洌的酒,经风雨漂泊,浪迹天涯,满怀疲惫,在百折千回中又流回了柑子溪哟,流到我己鬓角斑白处,用饱经风霜颤抖之手端起,其味入口只有自已知道是醇香,还是温馨的苦涩……
 

2021年1月15日完稿

特邀专栏 · 原创首发
✿ 作家风采简介 ✿

☆☆林家毅,生于农历1962年5月,大专中文毕业,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自贡市艺术联合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富顺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986年一一2006年,先后两次参加并主编《富顺县交通志》,业余爱好书画、文学、金石篆刻创作:1997年香港回归送日本国书法作品展览一幅,作品被《渤海书画院》收藏;其文学作品先后在《鸭绿江》《四川工人报》《四川交通报》《自贡日报》《盐都艺术》《富顺文艺》《富顺报》《富顺作家作品集》等报刊发表200余篇,篆刻作品发表在《中国人民公路报》;书画作品展览获奖不等,传略载入《跨世纪书画名家大典》《中华魂》《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国家级丛书。


中 外 文 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