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前一段时间,前往山里看地,考察了向氏一世祖的墓地,喝形:没泥龟。 同学考察的有姬常勇、朱江、胡文超等人。 很多师傅,误以为高山没有宝地,没有蜂腰鹤膝,没有星峰罗列,没有罗城,没有水口,没有穴山,甚至连气脉都是模糊的。 但是本地的地理高手,点了大量的宝地,后人大发家业,本案:没泥龟形,就是其中一例,下葬距今140年,已经七辈人左右,向氏后人发丁上千,教师数十人,七品四五人,家业兴旺,名震四方。 研究这些成功的高山案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专业技术水准。 鸟瞰来龙,重重开帐,大帐送小帐,大八字送小八字结穴
侧看祖坟,微开钳口结穴,气脉微微拱起,穴后有巨石撑护,右侧有巨石夹送
侧看墓地,龙脉从高山,落平坡结穴,龙脉退卸越多越有力量,此坟发丁极多 笔者上山,遇到很多长期在乡村居住的老人,他们都说起: 自己年轻的时候,不相信地理一说。随着年纪的增加,经验越来越多,不得不相信地理学说。 所以这些人,对地理的热情,常常非常积极,听说笔者是地理先生,招待都是非常的热情,一直跟随,一路讨论学习。 农村的生活经验是脚踏实地的,是最接近山川自然的,对山川自然的力量常常有体会。亲身经历过很多风水地理的事情,体会过吉凶祸福,所以大家对地理一说,都是基本认可,甚至骨子里非常认可。很多农村老人,常常接触地理先生,四处考察他人的祖坟,对地理学说的认识,远远高于大量的城市专业风水师傅。他们对本地的祖坟,如数家珍,对本地的地形烂熟于胸,很多地理专业的见解,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长期接触农村的生活,多与农村的智慧老人聊天,多参与乡村的婚丧嫁娶等活动,多研究各个老坟的后人吉凶,多听听地理故事,对于研究地理技术有天然的优势。 很多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虽然对风水感兴趣,但是骨子里很难对风水有深刻的认识。没有经历,就很难有骨子里的认同。那么后续的研究,就没有深入的动力。所以部分人研究地理,很容易就走入邪路,迷恋符咒、秘诀、巫术、分金、日课等等,拿着又臭又脏的裹脚布,当宝贝研究。 很可惜,很多乡村也开始受到日课的影响,前几天还听说,有家庭老人去世了,日课先生让他半夜两点下葬的。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传统古老的风俗的,在下葬干活的时候,老百姓都是不满意,对天骂娘。 乡村是地理先生的主战-场,是我们的乐园。笔者研究地理的过程中,每一次陷入黑暗和迷茫的时候,除了去请教高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沉入乡村,与乡村的智者坐在一起,听听他们的意见,去山上走走,看看那些老坟老宅。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