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语说“大寒在月中,明春冷得凶”,来年会有倒春寒吗准不准

 皇家书库319 2021-01-20
陆游在《大寒》一诗中开篇写道:“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预示着气温将达到最低点,或者说是整个冬季最冷的时节。

今年北方地区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冷冬,而南方地区的温度也明显较往年低。甚至有很多南方城市都下雪了,这种反常的现象让很多人都倍感意外。

北方不仅没下几场雪,而且天气也是干冷干冷的。2021年1月20日是大寒节气,按照古人的说法:“大寒在月中,明春冷得凶”。

老祖宗预测明年天气,来年春天冷不冷?会有倒春寒吗?古人的话准不准?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第一、 “大寒在月中,明春冷得凶”

“寒”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寒冷的意思,而加上一个“大”字,则加深了寒冷的程度,按照古籍的说法就是冷到了极致。

作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大寒一过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正所谓“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无论南北地区在大寒到来之际,都会有一些比较传统的民俗。例如,祭灶、“做牙祭”等,不仅体现出了传统的习俗文化,而且也展现出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

按照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来看,大寒这一天的气温变化,对第二年的天气和年景都有很大影响。

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俗语的意思,说的是大寒在一个月的中旬出现,那么第二年春天的天气,往往都会比寒冷。

每个月的月中都是从第11天到第20天,前后一共有十天的时间。今年的大寒正处于月中的尾巴,但由于尚未到来所以还不知道气温如何。

民间有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都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大寒作为一年中最末尾的节气,也预示着冬去春来。

俗语“大寒在月中,明春冷得凶”,实际上涉及到了一种天气现象,那就是农民比较熟知的“倒春寒”。

第二、大寒在月中,容易“倒春寒”

“倒春寒”指的是初春时节,气温回升的比较快,而到了4月或5月的额时候,气温又要比往年低很多,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所致。

很显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气候现象,在农业上一般都称之为灾害天气。“倒春寒”的天气现象比大家想象的还要严重,并且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本文中的俗语所表达的含义非常清晰,如果大寒截取在一个月的中旬出现,那么开春的时候一定会比较冷,说不定还会出现“倒春寒”。

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而言,简直就是不敢相信的灾害。因为初春的时候如果气候比较温暖,那么农民就要开始翻地,并为接下来的播种提前做好基础工作。

可是当到了可以播种的季节,如果出现了气温特别低的天气现象,那么就会导致种子不发芽或冻死在地里。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温度非常关键,一旦在播种的时候气温低,那么就会影响庄稼生长,进而导致秋天的时候粮食欠收。

可能有人会觉得可以搞有大棚种植,虽然这种种植方式行得通,但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也特别多,而且很多农作物根本不适合大棚栽种。

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一样善变,不仅日夜温差非常大,而且还很容易出现气温骤降,或者出现冻霜等气候现象。

这其实就是俗语所表达的内涵,所以北方地区的农民朋友,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或许很多人都会怀疑这句俗语的真实性,虽然根据俗语去预测第2年的气候,看起来有一点太过于儿戏。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所有的诞生离不开老百姓的生活、生产经验,可以说经历过验证也值得推敲的农谚。

当然,如果想要更确切地了解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多看天气预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的时候农业种植就像一场战争,既需要天时地利,也需要争分夺秒,只有提前了解气候和气温变化,才不会打无把握之仗。

结 语

农村俗语和农谚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眼中看到的和经历过的事情,都被他们用简便的语言记录在了俗语中。所以说翻开词语大全,就是在了解农民一言一行和思想活动。因为他们不会拿自己的口粮开玩笑,除非是遇到了灾年就另当别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