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年级才学乘法口诀,这个国家培养“创造力”的方法让我大开眼界…

 OK妈谈育儿 2021-01-20

她孩子最近不小心把一套乐高玩具中心“爱的美人鱼”小配件弄丢了,店里补不到套装配件,于是她就报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官方账号留了言,没想到居然收到了乐高从丹麦总部免费寄来的补件。

虽然只是两个“不值钱”的小块,但这份对孩子热爱的重视,却弥足珍贵。

在感慨这家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在处理售后时仍是细致入微之余时,我更加相信,能让这家公司认真对待每位客户要求的核心精神,可能不只是完善的售后体系,而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创造热情保有敬畏之心(这不是在给乐高打广告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曾说:“要想了解创新,你就需要读读乐高。不断激发出创意,并利用小创新创造出大利润的乐高,值得每一个人体会学习。”

是啊,只是一些塑料块就能创造出巨大财富和“玩具帝国”,让整个世界的孩子和大人为之疯狂,这就是创造力的魅力。

于我们这代爸妈来说,创造力是心口的“痛”。因为我们的爸妈似乎根本不在意这块,更别提从小保护或者特意开发了,我也一直觉得自己创造力匮乏,想象力有限,相应的乐趣也就没法感知。所以到了我们有了孩子以后,就会非常关注并且重视这块!

有一阵我专门花时间去了解了在“创造力教育”这块做到全球典范的丹麦,到底是如何做的!认真研究完,我发现任何一种教育的背后都是整个社会体系的支持。

所以今天也想带着大家一起解读一下丹麦的创造力教育,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真的和我们很不一样。任何教育都有利有弊,不会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更多的去理解“整个教育和社会体系的关联”,也会帮助我们减少很多教育中的焦虑。

01

自由、快乐、“危险”的学龄前

丹麦的爸妈真的蛮特别的。当其他国家的爸妈,在开学前就要为每年仅有的两次远足签好同意书和保险手续时,丹麦爸妈并不介意每天孩子又被带去了哪里,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毫无危险的世界里

因为这样的信任,让学校可以放手地带孩子去做很多胆大的尝试、冒险的行动。

比如在幼儿园,被很多国家作为日常课堂之外的拓展补充的自然教育,在丹麦的幼儿园就是日常。

丹麦的幼儿园孩子每天呆在教室的时间很少,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爬山、蹚河、踩冰、跳泥坑、感受喷泉冲击、钻下水道……中度过。

一切体验皆为教育。

当其他国家的教室摆满教具和课本时,丹麦幼儿园有一个放着孩子们的各种装备:雨衣、遮阳帽、自行车头盔、反光背心、风雪服、雪地靴。一旦下雨或者下雪,反而成了孩子们的“happy day”。“没有不适合的天气,只有不适合的衣服”就是他们的座右铭。

不但鼓励体验,还鼓励大胆。

在一家丹麦森林学校的视频里,老师们远远地站着一边,鼓励孩子们爬到树的顶端,是真的“最顶端”👇

还教会孩子们用刀子削尖树枝,以便钻木取火👇

当问到“会不会担心有危险”时,丹麦老师的回答是:“预估风险,承担责任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学习的。”

对此,丹麦家长仍然是无条件支持:“我们信任老师”……

如果孩子嗑得鼻青脸肿回家,他们很可能兴奋地夸赞一句:“太棒了,你今天一定玩得很开心!”

整个从家长到学校的信任--放手实施,形成了丹麦的教育体系可以真正有效地去执行“以孩子兴趣为出发”,他们会因为一个孩子对拖拉机感兴趣,就全班都去到工厂参观。

所以丹麦家长们甚至不预约就无法在幼儿园偶遇自己孩子,因为他们大概率会四处“流窜”在各种银行、农场、商店、甚至某个岛上


02

没有考试,但要不停参与社交的中小学

当中国的孩子进入大班开始幼小衔接时,丹麦的孩子开始了“快乐升级版本”。

进入小学后的孩子,会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学习视觉艺术、宗教、烹饪课、手工课、缝纫课、木工课……除了是玩,更重要的是探索兴趣。

照样学校里呆不够,还要跑出去。

丹麦开放了所有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给中小学生作为课堂。

  • 在现代艺术博物馆,有整整三层楼的工作间可以进行造型艺术,他们甚至可以拿着尺子动手测量一座著名雕塑的比例。

  • 在丹麦国家博物馆,他们可以用其他国家视为文物瑰宝的旧工具,真实体验盖房子、打渔、收拾谷仓、做饭。

  • 在安徒生博物馆和剧院,他们自己动手化妆表演,演出无数场真正的童话剧。

公共文化设施在丹麦不是用来偶尔排队参观的华丽建筑,而是可以沉浸式反复学习和体验的学习场所,所以丹麦人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不仅没有围墙,还没有作业和考试。

每天只有6个小时上课时间。语言、数学、科学等基本课程学得非常浅,要到五年级才开始学三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

放学只有20分钟的课外阅读和半小时的书面作业,其他时间都可以随意撒欢。

中小学不用穿校服,可以直呼老师大名,公开在班级辩论——学生和老师之间不需要有等级观念,因为孩子独立思考、自主权、自我表达是最重要的。

与此同时,丹麦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社交培养!进入一年级,老师会先花6个月的时间教会孩子们如何在集体中“友好、团结、尊重”,以及讨论霸凌和性别话题。

课后和周末,学生会自由参加俱乐部:合唱、乒乓球、舞蹈、戏剧、足球、体操等等。

对了,这些俱乐部往往由某位家长担任志愿者——白天他可能是一位工程师,下班后就成了全班孩子的排球教练。据说75%的丹麦人都会在下班之后做一份志愿者工作,据说这是他们成就感和幸福感的秘诀之一。

如此“自由”的上学时光,孩子当然是喜爱的。一位旅居丹麦的博主说自己孩子周末也渴望回学校,因为“太爱上学了”。

总之,在13岁之前,丹麦孩子都是在边学边玩之中,锻炼基本的语言和交流能力,探索自然和文化的未知,也开始掌握初始的职业认知。


03

“扫雪机”般的高等教育

初中毕业之后,是很多国家教育体系概念上的“教育”的重要阶段,多数孩子开始为考入一所好的大学辛苦奋斗、承受压力。

而初中毕业的丹麦孩子却可以有许多选择

1、直接去尝试喜欢的工作

2、读三年的大学预科(高中),考大学

3、就读各种专业职业学校,进修自己感兴趣的技能

在丹麦,就业或者读职业学校,完全不会受“歧视”,甚至只有50%选择上普通高中,往考大学的方向行进;更多的人朝着自己在小学初中阶段发展出来的兴趣继续拓展。

不过,如果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还想继续读书,仍然可以读成人高中再考大学。在这之后,研究生、博士也都可以申请助学金。

所以许多丹麦的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会先暂时工作或者旅行一年,也就是gap year(间隔年),用来了解这个世界和存在的问题,认识自我,这样他们在进入大学时就可以相对明确地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让日后的自己可以在相关的领域如鱼得水。

这是让每个学生真的可以做到,以自己的兴趣出发去尝试走一条路。

更有意思的是,丹麦教育的福利不止针对孩子,而是辐射到一切成年人无论多大年龄,一旦就业之后觉得自己技能不够、对当前工作不感兴趣、甚至只是生活不开心,他也都可以去到“民众学校”。因为人们完全不担心失业,除了有高额的失业保险金等人们工作到退休,政府还会把大家曾经交过的所有的税都作为养老金支付给大家。无论生活出现什么动荡,教育都可以为丹麦人提供一个“避风港”

于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少数丹麦人成为全球创造力先锋时,大部分则成为“民主和平(且幸福)”的普通公民,们并没有成为功利定义下的成功者,他们只是做着自己感兴趣且轻松的工作。

了解到这里,丹麦教育和我们教育的“差异性”根源也一目了然——它不只是教育理念和方式上的区别,更是由复杂的国情和庞大的社会体系所决定的


04

国际教育界的大讨论


两个国度的差异性也一度引发了国际教育界的大讨论。

在2012年的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中国上海在PISA上斩获了“数学、科学、阅读”全项第一,而丹麦学生数学位列22,科学第27名。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

对这个结果,丹麦的部分教育学者表示不满,单独对中国发出了“战书”。

他们找来奥胡斯市一所公立中学的9年级学生,跟同年龄段的哈尔滨市六十九中的初三学生,进行阅读、数学、团队合作、创造力和英语能力的五轮竞赛。

结果,中国学生以4:1获胜,仅仅在英语这一科目上输给了丹麦学生。这其最让人惊讶的,是中国孩子在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环节并没有表现出劣势。

一场比赛或许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后续很有趣。

丹麦教育界隐隐感到担忧:“过度追求创造力的自由教育,会不会让丹麦孩子失去全面竞争力,中国人会悄无声息地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工作机会”

有部分学校的丹麦家长要求增设课程,不过老师们不想增加自己的工作压力,他们选择罢工抗议😂。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一直在说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在课业之余给孩子做更多的拓展,其实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

如果大家喜欢今天的文章,或者有收获,记得右下角点赞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