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辨治风湿性关节炎

 遵义经方研究院 2021-01-20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学好经方基础方与代表方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经方辨治各种疑难杂病。

刘丹主任医师在经方事业上的追求与成功!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4-0.5%,女性多于男性,约2-3: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最多。本病多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致残率较高,预后不良。

阐述

中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丰富的相关记载和临床治疗经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学统属于“痹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古籍所记载的“历节病”“白虎历节”“骨痹”“顽痹”“鹤膝风”等相似(痹症的分型)。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痹证病机根本为邪气痹阻经脉,即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于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

病理因素为风、寒、湿、热。

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三种病理变化:

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等症;

二是病久使正气耗伤,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损或肝肾不足证候;

三是痹证日久不愈,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

综上可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痹证反应在关节的一种分型,中医是辨证论治,所以,在治疗上均以证而治。

了解乌头汤,请点击:解读乌头汤及临床运用
案例

张某,男,45岁,河南息县人。有多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服用中西药,没有有效地控制症状,近因疼痛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平时怕冷,手足不温,手指呈对称性关节变形,不敢摸凉水,因天气变化或受凉疼痛而加重,肢体沉重,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沉弦。

辨为气虚寒痹夹寒痰证,治当温阳化痰,兼清郁热,给予乌头汤与赤丸合方,生白芍30g,麻黄10g,生川乌10g,黄芪30g,茯苓30g,细辛10g,生半夏12g,天花粉24g,陈皮30g,鸡血藤30g,桂枝12g,生姜15g,大枣12枚。

7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关节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7剂。

三诊:疼痛较前减轻,大便稀溏加泽泻30 g,以前方7剂。

四诊:怕冷减轻,以前方7剂。

五诊:诸证较前均有明显好转,以前方治疗90余剂,疼痛得到明显控制。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服3次,治疗4个月,关节变形较前也有改善。

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有明显不适。

辨证思路

根据平时怕冷,手足不温,手指呈对称性关节变形,不敢摸凉水,因天气变化或受凉疼痛而加重,肢体沉重辩为气虚寒痹,再根据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辨为寒痰。

方以乌头汤益气温阳散寒,通利关节,以赤丸逐寒散饮,通阳和中,加鸡血藤舒筋活络补血,桂枝温通经脉,天花粉舒筋,陈皮理气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治疗体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它起病比较缓慢,更高发于青壮年。RA最典型的症状是晨僵,晨僵即在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因其发病缓慢,所以治疗上肯定是在一种反复的推进中进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治疗信心,谨遵医嘱,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努力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和丧失信心,相信身体一定会康复。

勤求仲景.博识经方
遵义经方研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