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格律复习课(18)

 淡文竹雅 2021-01-20

博古画作品欣赏

古诗词格律启蒙复习课(18)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唐】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注释】

1.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对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

2.潇湘:湘江和潇水的并称。

3.为客:作客他乡。

'还家'二句:不能回家乡,只能在万里之外做返家之梦。离家远游之客五更梦醒,更加寂寞忧愁。

4.帙:书套。

5.偏宜:只适宜。

6.京洛:京城长安和洛阳。

'故人'二句:我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能和他们一起畅游?

【简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作者任尚书郎时出使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诸子泛舟洞庭湖时所作。当时同游的王徵君写了一首《湘中有怀》诗,张谓这首《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即为其唱和之作。诗中叙述了诗人久出未归的思乡之愁,无心看书,上楼饮酒,再想到京洛友人,更是急切想与之同游,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全诗文字通俗,平淡自然,不事雕琢,感情真挚,有淡妆之美。

【赏析】请阅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P403

【思考题】

1.此诗押什么韵?请标出整首诗的平仄格式。

2.在这一首诗里,有几个入声字?请一一指出(只需指出在现代汉语拼音中读阴平或阳平的入声字)。

3.请借用现代语法分析中间两联的词组(词)的词性和结构。

4.古诗词中意象的比兴和转义,含蓄蕴藉,能给人以多重审美感受。但由于诗歌本质上即具有含义的模糊性和理解的伸缩性,因此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理解确切的词义。'潇湘'在古诗词中有多种比兴和转义:①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②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③暗示离别。④表达怀友之情。⑤渲染哀怨情绪。⑥暗示隐者居处。在张谓的这一首五律中,'潇湘'指潇水和湘水。请问在下列古诗词中,'潇湘'各喻指什么?

①[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②[唐]温庭筠《瑶瑟怨》:'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③[唐]方干《赠许牍山人》:'何时应会面,梦里是潇湘'。

④[唐]许浑《下第怀友人》:'独掩衡门花盛时,一封书信缓归期。南宗更有潇湘客,夜夜月明闻竹枝'。

⑤[唐]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⑥[宋]陆游《一从花》:'何如伴我,绿蓑青箬,秋晚钓潇湘'。

博古画作品欣赏

复习课(17)思考题参考答案:

1.此诗押平水韵七阳。其平仄格式如下: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2.接,曲,一

3.

惊风  乱飐  芙蓉  水,

形名  副动  联绵  名

偏正  偏正   偏      正

密雨  斜侵  薜荔  墙。

形名  副动  联绵  名

偏正  偏正  偏       正

岭树  重遮  千里  目,

名名  副动  数量  名

偏正  偏正  偏       正

江流  曲似  九回  肠。

名名  副动  数量  名

偏正  偏正  偏       正

【注】名:名词;专:专用名词;动:动词;形:形容词;副:副词;颜:颜色词;数:数目词;量:量词;方:方位词;代:代名词;干:干支词;介:连、介词;助:助词;联绵:联绵字;重叠:重叠字。

4.

①喻对友人之思念。

②喻诗文风格之清丽。

③喻素志。

④喻男女之爱慕。

⑤宝剑名。

⑥喻对友人之思念。

⑦喻貌美或美人。

⑧喻对友人之思念。

博古画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