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神明的食粮圣地 2021-01-20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光为阳盛之极,水为阴寒至极。按照热者寒之的逆治法,必须用寒凉的药物来治之。那么,水为阴寒至极之物,将寒凉药物隐喻壮水。

明白了寒治法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对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热治法也就不难理解了。此为治则之一,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

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滋阴抑火”。是治求其属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肾主真水,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出现阳偏亢之象,症见头晕目眩,腰酸足软,咽燥耳鸣、烦热盗汗等,此非——“火之有余,乃水之不足”,故必须滋养肾水,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治疗。参见阳病治阴词条
拓展内容: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人的《素问》研究多是在王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出处:《素问·至真要大论》 王冰
释义:
简称为“益火消阴”或“扶阳追阴”。“益火之源”即指补益肾阳之意 。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出现的阴盛寒证者。
症见腰脊酸痛、脚软身冷、阳痿滑泄、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清长、舌淡体胖、脉沉细数等。
法当“温补肾阳,消除阴寒”。
用肾气丸、右归饮治疗。

@@@@@@@@@@@@@
另有解说:
如何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用苦寒的药物去治疗热证,此热非但不减,反而更趋严重。说明此热非有余之实热,而是阴虚所致的虚热(多为肝肾阴虚),是虚证造成的虚火,即非火之有余,乃水之不足,故当滋阴壮水来抑制阳火亢盛。用辛热的药物治疗寒证,病不愈而反见寒者,非实寒也,乃阳不足,阳虚生寒,当取之阳,即用温补阳气治疗阳虚证。

2、对于虚寒虚热的治则,并不在于泻其寒或热,而在于补阳以制阴,补阴以滋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才能达到调整阴阳之偏衰,以平为期。

3、这句话是唐代王冰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作出的精辟注释,对寒热虚实阴阳水火之论发挥殆尽,此一治虚理法遂垂训千古,为后世临床治疗虚弱病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准则。

拓展内容: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人的《素问》研究多是在王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王冰(唐代医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