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1-01-20

  糖尿病肾病病因概要: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危险因素包括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微量清蛋白尿、吸烟、心血管疾病等;病理基础是肾脏的结构改变;发病机制包括高血糖导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蛋白非酶糖化、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葡萄糖转运体功能亢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糖尿病肾病详细解析: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微量清蛋白尿、吸烟、心血管疾病等。

  病理改变:

  DN的病理基础是肾脏的结构改变,特别是在已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患者。所有肾脏结构:小球、小管、血管和间质等均出现异常改变,这些变化的严重程度决定了DN患者的预后。近来越来越重视的是DN的早期肾脏改变,此时如给予适当的临床干预,可望使病变过程得到遏止甚至逆转。

  l.肾脏肥大

  在DN早期甚至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人,在X线和超声波检查下肾脏体积增大约20%~40%,除伴有肾小球滤率过(GFR)增高处,病人可无任何临床和其他结构改变的证据。

  2.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为DN的病理改变,其基本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基质的增生。根据病变特征可分为结节型肾小球硬化和弥漫型肾小球硬化两型。

  3.肾小管间质损害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颗粒样和空泡样变性,一般属于退行性改变,有的空泡内含有糖原或脂质,在糖尿病肾病晚期可发生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

  4.血管损害

  一般认为糖尿病的肾小球和肾血管损害,实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它们往往同时发生,多数损害是动脉硬化,累及所有的肾血管,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肾脏的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壁均有玻璃样变性。

  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1.高血糖导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2.蛋白非酶糖化,导致基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多,最终发展成肾小球硬化。

  3.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导致系膜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外基质增多,最后发生肾小球硬化。

  4.葡萄糖转运体功能亢进,导致系膜细胞增生肥大,ECM增多。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insertion 1)/缺失(deletion D)多态性,DD是DN的易患基因,Ⅱ型为保护基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