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为何是人们的最爱?

 小飞学长 2021-01-20

小时候看得多的,可能老版的《西游记》就是其中之一了

那个时候很简单,很容易区分神仙还是妖怪。那些面目可憎的人不是强盗就是妖怪。

然而长大后,突然发现世界好像并不是那样子的,坏人不是那么明显了,而好人似乎也容易被人们所误解。

那时候的我们喜欢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因为他总能识破那些强盗妖怪的诡计,也能上天入地,似乎无所不能。

长大后,我们才慢慢明白,其实并不是孙悟空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他能够借力打力,也就是他总能搬到相应的救兵,这才是他最大的能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西行取经路上,离了谁,都不得圆满!

现在,当我们再去看它的时候,我们就会联想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莫不如此,都是在走一条西行东归之路

这条路上,时而泥泞沼泽,时而荆棘丛生,时而充满诱惑乱像,让我们时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因此,我们需要时而往前走,时而停下来回望,看看自己是否偏离了方向。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什么是初心?

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某一开场白中说道:

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

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靠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最后她说,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颗心。

孔子说:居之不倦,行之以忠

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苍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

我们知道,初心的形成也许很简单,但是它的完成却是一个很艰苦,而且很漫长的一个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去回望,去守护我们的的初心。

而历史,就是生活的一本教科书,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想念魏征时所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常常有人问,你觉得看历史有必要吗?

太有必要了。可能不少人有这样一个误区,历史就是指记录下来的诸侯君王之事。

其实不是这样的,凡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都可称之为历史,或称之为过去

举个例子,你在经商,那你可以去看古人关于经商的历史,如有一句话常说的是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这句话从某些方面来说不错,但如果你把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靠山左宗棠去世后,胡雪岩晚年凄惨无比,死后竟被草草埋葬在乱石岗下。

如果你是在做销售,你还可以去读读苏秦张仪,去看看他们是怎样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而说服那些君王诸侯合纵连横的策略。

时代在变,然而人心、人性几千年来却一直未怎么变化。

就拿苏秦嫂子前后对他的态度来说,当年苏秦游学回来,一事无成,他嫂子嘲笑他不干农活,不务工商,穷困潦倒,不是活该的吗?

但当苏秦身挂六国相印而归时,他嫂子匍匐在地恭请小叔子吃她做的食物。

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子你为何前面对我傲慢现在又如此恭敬呢?

其嫂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嫂子说,看见小叔子现在地位高又有钱了。

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亲戚轻易之,况众人乎!

苏秦感慨道:我还是那个我,只不过分为富贵的时候和贫瘠的时候,亲戚对待的态度就就迥然不同了。

弱国无外交,穷人没朋友。”“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试想一下,放在今天不也是一样吗?这就是不变的人性。

因此读历史,我们不光是去看那些精彩刺激的唇枪舌战、战场拼杀,也还可以结合当今的环境,看看什么在变,什么又没有变。

就像马克·吐温说的那样,历史永远不会重演,但会有相似之处。因此,把今天发生的事和昨天做比较还是很有帮助的。

而这,就是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意义。

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如果论个人英雄,汉高祖刘邦恐怕要靠边站,首先得上来项羽、韩信、张良等一系列牛人。然而,结果却是刘邦当了皇帝,霸王项羽直接被Pass掉。

为何呢?因为刘邦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无能。他所做的就是无为,让这些人各尽其才,发挥他们自己的优势为我所用,这就是刘邦的高超之处。

拿到我们现在来看,同样如此。

组织、团队都是需要协同共生,不是说你一个人做不成事,而是不借助外界力量,一个人单打独斗,难以成大事。

再来看项羽,出身贵族,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神力。论资历、财力、人力,项羽不知道比刘邦好几百倍。然而却只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苏洵评价他说:“项籍(项羽)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其子苏轼也说:“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在以前还讲什么情怀,现在更多的是以结果论英雄、谈成败。

这样的人,放到今天,属于猎豹、老虎之类,能打但往往寡不敌众,而不是属于狮子、狼群之类的团战。

时间线拉近,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一介书生,深知自己打仗不行,那他就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找能人来帮自己领兵打仗。

在曾国藩的身边,有康福能打会算的贴身侍卫;有杨载福、彭玉麟这样才华横溢的水军统领;有塔齐布、江中源、豹超这样能冲锋陷阵的陆军将才;也有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帅才。

最后,他知道自己不行,把行的九弟曾国荃提上去,替自己打。对于人才,他告诫九弟要扬善于公庭,归过于私室。

就是这样,曾国藩成就了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这是历史,同样也是现实。

历史告诉我们,人生虽不可重来,但我们可以看到参考答案!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读历史,就是在回头看,也是向内看。

回头的方向越清晰,向前走的路才越坚定!

所以,多读历史,多用这本说话的教科书,于人生大有裨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