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10) (完成于2021年1月18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的背景:2019年5月22日,到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隶书、习练“曹全碑”。在接触“曹全碑”之初,连碑文都读不通顺,更不用说知其意了。后来,才逐渐读通了碑文、明了其意。再后来,随着对碑文兴趣的增加,就想对其做一番注译。为此,特地到网上查看了一些关于“曹全碑”的译文。在查看了一番后,感觉不甚“解渴”;后来就决定:以自己“解渴”为标准,查找资料,对碑文作比较详细的注译。 可当真的“工作”起来后,才发觉这项工作着实有难度;这个,主因是自己在中国历史与古汉语方面,知识的浅薄。 故虽然费力不小,但受知识水平所限,注译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诚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特别声明:文中所涉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使用这些资料的唯一目的,就是“注译”。而注译之目的,一是通过注译,深化自己对碑文的学习和理解;二是在阅读理解碑文方面,为有像我当初那样不熟悉碑文的人提供一点助益。除此目的外,别无其他,更无营利之所图。 文中主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汉语、百度文库、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汉语字典、360个人图书馆、汉典网、国学大师网、词典网。 由于注译的篇幅较长,致阅读起来尤其是在手机上阅读不是很方便,为减小篇幅便于阅读,便根据碑文之上下文意思,将碑文划分为10个段落,把对每一段落的注译,单独列作一篇文档。 碑文之具体段落划分如下: 段1:君讳全 ~所在为雄。 段2:君高祖父敏 ~ 是以位不副德。 段3:君童龀好学 ~ 不陨其名。 段4:及其从政 ~ 远近惮威。 段5:建宁二年 ~ 悉以簿官。 段6:迁右扶风槐里令 ~ 拜酒泉禄福长。 段7:訞贼张角 ~ 绝其本根。 段8:遂访故老商量 ~ 百工戴恩。 段9:县前以河平元年 ~ 役不干时。 段10:门下掾王敞 ~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本篇,是对第10段碑文的注译(含碑文落款)。后附全部碑文(共10段)注译完成之“结束语”。 二、注译 〔1〕门下掾王敞 a、门下:谓在某人的门庭之下。 b、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例:掾史;掾吏;掾属;掾佐。 c、门下掾:古官名。为郡县长官亲近的侍从,掌管县令门下诸事。 d、王敞:人名。 e、门下掾王敞:门下掾王敞。 〔2〕录事掾王毕 a、录事掾:古代官名,汉置,为郡县佐吏,门下属吏,掌文书。 b、王毕:人名。 c、录事掾王毕:录事掾王毕。 〔3〕主簿王历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b、王历:人名。 c、主簿王历:主簿王历。 〔4〕户曹掾秦尚 a、曹:部门。 b、户曹:官署里掌管民户、祠祀(祠祀:cí sì 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农桑等的部门。 c、户曹掾:古代官名。为户曹之长官。 d、秦尚:人名。 e、户曹掾秦尚:户曹掾秦尚。 〔5〕功曹史王颛等 a、功曹:官署部门名。汉朝始设,为地方官府职事机构。职掌选举,兼参诸曹事务。 b、功曹史:古代官名。汉朝郡县官府所属功曹之长,亦称功曹、主吏。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c、王颛:人名。 d、功曹史王颛:功曹史王颛。 〔6〕嘉慕奚斯 a、嘉:夸奖;赞许。 b、慕:钦佩;羡慕。 c、嘉慕;赞许羡慕。 d、奚斯:人名。春秋时鲁国大夫(大夫:dà fū 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亦名公子鱼,与鲁僖(xī)公同时人,生于公元前650年前后。是《鲁颂》的作者。 注: ①关于《鲁颂》 : 《鲁颂》,为《诗经》三颂(《周颂》、《鲁颂》和《商颂》)之一,是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四篇。内容均为歌颂鲁僖公。创作时间为春秋时代,产生于春秋鲁国的首都。作者奚斯。 ②关于鲁僖公: (?-前627年),《史记》作鲁釐(xī)公,姬姓,名申,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八任君主。他是鲁庄公的庶子(庶子:旧时指妾所生的儿子(区别于“嫡子”)),承袭鲁闵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3年(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 e、嘉慕奚斯:钦佩并羡慕奚斯(作《鲁颂》)(效仿奚斯作《鲁颂》之为)。 〔7〕考甫之美 a、考:考察;考证。 b、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君;您。 c、之:〈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意为“的”。 d、美:指好的德行。 e、考甫之美:考证了您美好的德行(回顾总结了您良好的品行)。 〔8〕乃共刊石纪功 a、乃:〈连词〉于是。 b、共:共同。 c、刊:〈动词〉刻。 d、石:碑石;碑碣(碑碣:bēi jié 古代把长方形的碑石称碑,圆顶形的称碣。后多不分,碑碣成为各种形制的碑石的统称。)。 e、纪:古通“记”。记录,记载。 f、功:功绩;功业;功劳。 g、乃共刊石纪功:于是共同刻石以记载功绩(于是共同出资刻立此碑,以记载您的功德。)。 〔9〕其辞曰 a、其:〈指示代词〉虚指。 b、辞:说话所用的词句。在此指“颂辞”,即下面的称颂之辞。 c、曰:〈助词〉为;是。 d、其辞曰:颂辞为(颂词如下)。 〔10〕懿明后 a、懿:〈动词〉赞美;称颂。 b、明:〈用作敬辞〉贤能的。 c、后: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您。 d、懿明后:赞颂贤能的您啊! 〔11〕德义章 a、德:德行;品行。 b、义:〈形容词〉善;美。 c、章:〈形容词〉明显;显著。 d、德义章:德行善美崇高(品德高尚)。 〔12〕贡王廷 a、贡:“贡,献功也。”——《说文》 。供职;效力。 b、王庭:朝廷。 c、贡王庭:效力朝廷(致力为国家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13〕征鬼方 a、征:征讨。 b、鬼方:上古种族名;为殷周时期西北边境强敌。后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 c、征鬼方:征讨反叛的外夷藩国(征讨“鬼方”)。 〔14〕威布烈 a、威: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力。 b、烈:古同“列”。 c、布烈:布列;遍布。 d、威布烈:威力远达(威震远方/威震西域)。 〔15〕安殊荒 a、安:使安定。 b、殊荒:远荒异域。 c、安殊荒:使边疆得以安定(安定了西域)。 〔16〕还师旅 a、还:huán 返回。 b、师旅:军队。 c、还师旅:班师凯旋。 〔17〕临槐里 a、临:来到;到达;莅临。 b、槐里:地名。即槐里县。西汉高帝三年 (前204) 改废丘县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南佐村附近。东汉为右扶风治。 c、临槐里:莅临槐里县(赴任槐里县令)。 〔18〕感孔怀 a、感:思念;怀念。 b、孔怀:原意为甚相思念,后用作兄弟的代称。兄弟。 c、感孔怀:怀念兄弟情(哀痛胞弟)。 〔19〕赴丧纪 a、赴丧:奔丧。 b、纪:处理;料理。 c、赴丧纪:奔丧料理后事(返乡居丧)。 〔20〕嗟逆贼 a、嗟:〈文言叹词〉 。 b、逆贼:叛逆者;逆乱者。 c、嗟逆贼:可叹反贼(可恨逆贼)。 〔21〕燔城市 a、燔:焚烧。 b、城市:城池;城郭;城邑。 c、燔城市:焚烧城市。 〔22〕特受命 a、特:特地,特意。 b、受命:指受君主之命。 c、特受命:特受君命。 〔23〕理残圮 a、理:处理;治理。 b、残:残废;残破;残乱。 c、圮:毁坏;倒塌。 d、理残圮:治理残乱的局面(整治乱局)。 〔24〕芟不臣 a、芟:斩杀;消灭;清除。 b、不臣:不称臣屈服。 c、芟不臣:清剿叛臣(剪除反贼)。 〔25〕宁黔首 a、宁:〈动词〉使安定。 b、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 。即平民百姓。 c、宁黔首:使黎民百姓得以安定(安定黎民)。 〔26〕缮官寺 a、缮:修补;整修。 b、官寺:官家建的寺院。 c、缮官寺:改建官家寺院(改造寺院)。 〔27〕开南门 a、开:开通,打开。 b、南门:指寺院的南门。 c、开南门:开通寺院的南门(开通建造寺院南门)。 〔28〕阙嵯峨 a、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b、嵯峨:屹立。 c、阙嵯峨:门楼巍峨。 〔29〕望华山 a、望:向高处、远处看。 b、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之名。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其南接秦岭,北瞰(kàn)黄渭(黄渭:黄河和渭河。),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说。 c、望华山:远看华山(拜望华山)。 〔30〕乡明治 a、乡:xiàng 〈动词〉古同“向”。面向,朝着。 b、明:明亮(跟“暗”相对)。 c、治:治理;管理。 d、乡明治:开明治事(正大光明理政)。 〔31〕惠沾渥 a、惠:恩情;好处。 b、沾渥:本意为“浸润”。引申比喻蒙受恩泽。 c、惠沾渥:感戴恩泽(百姓感恩)。 〔32〕吏乐政 a、吏:官吏。 b、乐:对某事甘心情愿。 c、政:职务。 d、吏乐政:官吏们乐于履职尽责。 〔33〕民给足 a、民:民众;百姓。 b、给足:丰富充裕。给:jǐ。 c、民给足:百姓富足。 〔34〕君高升 a、君:对对方的尊称,犹言 “您”。在此,“君”,指碑文中的主人公 —— 东汉灵帝时期郃阳县县令曹全。 b、高升:旧时对升官晋级者恭贺用的套语。 c、君高升:您晋升(祝您步步高升)。 〔35〕极鼎足 a、极:〈文言〉至,到达。 b、鼎足:指三公之位。 注: 关于“三公”: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c、极鼎足:官至三公(位极人臣)。 〔36〕落款: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a、中平:东汉灵帝刘宏在位时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灵帝共在位22年,先后共立有四个年号,依次分别为:建宁、熹(xī)平、光和、中平。中平年号,共历时六年,即从中平元年到中平六年。 b、二年十月:指年号为“中平”的第二个年头的十月。 c、丙辰:即丙辰日。是由“干支纪日法”表示的“日”的名称。 注: 关于“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即:将干支相配成六十个单位,以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日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而甲子日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 六十甲子表: d、造:立。 e、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年号为中平的第二个年头十月丙辰日立(此碑立于中平二年十月丙辰日)。 全部碑文(共10段)注译完成之结束语 按照“以自己'解渴’”为标准、对“曹全碑”进行注译,到这里就全部完成了。下面,对此番注译做一下小结。 1、费劲 由于此前未曾这般注译过,加之自己知识底子薄,故注译过程比较吃力、用时较长。对于高手来说可能只需半日一天就完成的事,自己却前前后后用了两个多月。好在,自己有的是时间;再就是:自己肯下笨功、没有放弃。 主要“费力”之处,是搞明白碑文所涉诸多史地知识(直接的和间接的)。有些句/段,若不明了相关的背景情况,就难以对其意思作出判断。在10段碑文中,第1、2、7、9段,尤其是第9段的注译,是难点。为了达到“整明白”的目的,查阅了好多的资料。 2、学习 注译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此番下来,学到了许多新知,增长了见识和经验,颇有收获。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必须的。 3、历练 在注译过程中,有时遇到难处,一时破解不了,但又不肯罢手或敷衍了事,于是就陷入了停顿,最长时停顿了有二十多天。彼时,多少有点郁闷。然而这难处,还是架不住“多查阅、多思索”,随逐一被解消。而这,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乐趣 在注译的过程中,有时仿佛回穿两千年,置身古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起伏变迁、先人们的智慧和勇敢、大汉开疆扩土的挥斥与豪迈、华夏文明的悠久伟大、主人公的家国情怀与美德。这些,再加上克服上述一个个难处所带来的收获感,使得整个注译过程饶有趣味。 5、庆幸 注译所需的大量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在网上 “查阅资料、学习新知”,真是太便捷了。若没有互联网,要完成此番注译,那不知会难上多少多少倍,甚至或许会“拿不下来”。故而对自己能身处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深为庆幸。 6、感叹 在查找史地资料的过程中,就感叹:尽管年代过去了那么久远,但仍有众多的史料被保留了下来,这,真是很不容易、很难得的事。这里面,以各种形式记录历史的人,费心保留历史资料的人,尽心考古的人,等等,都是令人敬佩的。与此同时,对一些历史资料的毁失,尤其是大规模人为造成的,颇觉惋惜。—— 有些史料,没了,就永远地没了,而其所记录的历史,后人也就再也无从知晓了。故文物的传承与保护,其必要与重要,没得说。 7、鸣谢 对于前述网上那些资料的作者、提供人、网站,在此深表感谢! 同时感谢在注译过程中给予笔者支持和鼓励的亲友们!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为我的注译之文做“审核、发布”的“360doc个人图书馆”网站!一个功能性强、很具有包容性的、知识管理与分享的网络平台;赞。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