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长教育的! 99%的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帮助激发出来的! 很少有孩子天生喜欢学习。 学习兴趣,是在不断的坚持努力中,培养出来的;学习兴趣,更是在成绩不断提高,获得自信和成就感之后,强化出来的。 所以,在孩子尚未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收获学习的荣誉之前,家长就需要逼一下,推一把,有时甚至是通过自身的辛苦付出和陪读,帮助孩子步入学习的良性轨道。 01 “你们再生一个吧,放弃我算了!” 02 尊重孩子≠放纵孩子偷懒 教育这件事,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也没有一种能力,仅仅是天赋使然。 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父母细心观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导的结果。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的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常常喊着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口号。 然而很多时候,父母口里的“尊重”,变成了“遵从”。 于是,当孩子对舞蹈、书法、美术等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二话不说先报了班。 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耐烦了,想要放弃时,父母又遵从孩子的决定,说是听孩子的,给他自由。 殊不知,这是家长打着“爱孩子”的幌子,自己在“偷懒”。 看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自己懒得管,懒得陪,这其实是在放任孩子,是父母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知道,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 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 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 久而久之, 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只会什么都不想学,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 03 04 蔡康永先生说过一段话,说得非常好:
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父母就要承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告诉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 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对他说一声:“孩子,再坚持一下,我陪着你。” 正如龙应台写给儿子的那段话说的: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不仅需要孩子勤奋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在孩子想要放弃时,发挥父母的“威严”管教一下,对孩子要求严一点,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有时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 如果父母逼孩子学他不想学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经选择的,那就是父母的责任。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无论什么事坚持才会有效果,有效果才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坚持,久而久之,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可能横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在孩子学习走上正轨之前,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时甚至要逼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请家长告诉孩子:
当孩子不想学习,或者厌恶学习的时候,请记得告诉孩子: 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拥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请不要让偷过的懒,在将来变成打脸的巴掌! 加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