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秀瑜:落叶无声话黄葛

 故人旧事2020 2021-01-21

落叶无声话黄葛

                作者:李秀瑜

故事中的“黄葛树”是树,也是人,因为她姓黄,名学素,人们一叫“黄学素”自然会联想到“黄葛树。”于是,人们习惯地叫她“黄葛树。”她的人生经历,更象重庆随处可见的黄葛树,抱石而生,坚韧不拔。“黄学素”今年68岁,是文革时期“超龄生”

何为“超龄生”?“超龄生”是重庆的特有名词。指文革“新三届”学生中年龄偏大,不能进入中学的那部分人。1969年,文革进入了“抓革命,促生产”时期,重庆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全市1952年9月1日至1953年8月31日出生,居住在重庆市区有城镇户籍的这批人,划为“超龄生”。经过一些培训和学习后,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工作。

“超龄生”是悲哀的也是幸运的。悲哀在于1966年小学毕业后,文革兴起,停课三年,被时代挡在了中学门外。幸运的是“超龄生”不算知识青年,也就不属于上山下乡范围。“市革委”把这批人数不多的超龄生招进在工厂上班。 

黄学素由所在街革委分配进了重庆纺织厂,当了一名挡车工人。看着自家的哥哥、姐姐们热泪盈眶地到边疆、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自己却成为领导阶级的一员。她倍感珍惜,在厂里工作、学习十分努力。入团、入党,从工人干到科长,多次评为市级“劳动模范”。曾受上级派遣出国援建第三世界国家,并出色完成任务。那些年,黄学素的生活充满阳光。她无风无浪地走过了近30年。


1998年,国企改革,要求工人阶级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工厂停产,工人下岗。黄学素夫妻俩也属于下岗队伍之列。厂里每人每月发放80元生活费。可家有70多岁的老母,还有四个读书的孩子;自己的儿子、妹妹的一对双胞儿女、老公兄弟的儿子。弟、妹们年轻,下岗后随南下的人流到深圳打工,把自己的孩子统统扔给了黄学素夫妇。

太阳、月亮起落如常,生活总要过的。  黄葛树,别名黄桷树,属大落叶乔木。有气生根,耐高温湿润,耐旱抗风,更耐贫瘠薄土。茎干粗壮,树形奇特,悬根露爪,古态盎然。枝杈密集,横伸斜出。树干划上一刀,“伤口”会分泌出黏糊糊的白色液体,迅速愈合。它的根系穿透力和延伸力特别强,据说重庆南山黄桷桠顶上的黄葛树根,穿延向下至十几里路外的海棠溪河边。遇上数月无雨的百年大旱,黄葛树依然生机勃勃,绿荫如棚。那树根的包容力更是超强,重庆的城墙堡坎,处处可见黄葛树根穿崖石缝,紧紧地缠抱着岩石,如母子相依。巨大的树冠为道路城墙、庙宇亭园挡风蔽日。正是黄葛树的如此秉性,人们将它评选为“重庆的市树”。


黄学素夫妻俩下岗后,一家七口,吃饭就是最大的问题。180元钱远远不够全家的生活开支,多年的储蓄也很快消耗殆尽。小学文化的黄学素夫妇,除了工厂织布和织机修理以外,没有其他技能,社会求职应聘处处碰壁。俩口子绞尽脑汁也难有良策。

一天儿子说:妈妈,我好想吃肉哟。黄学素暗自流泪,全家人已有半年未沾荤腥肉沫了。

第二天,黄学素夫妻俩上街买便宜的小菜,又怕熟人遇见不好意思,于是,选择了离家较远的菜市场。他俩一前一后,经过一处卖肉的摊位时,黄学素老公趁人不备,抓了一块猪肉藏于衣襟,匆匆离去。五步之遥被人发现,一时间“抓小偷”的喊声骤起。黄学素迅速反映过来谁是小偷。转身就给自己的老公一耳光,骂道:“不要脸的东西,就是饿死也不能偷呀!”眼泪夺眶而出,向围观的人群述说孩子想吃肉之事。人们七嘴八舌,没有指责,只有同情摇头的啧啧声。肉贩已没了怒气,从地上捡起这块沾染了灰尘的猪肉,又在案板上拿了一刀2斤左右的鲜肉,一同递给黄学素夫妻:“大姐不说了,别打他了,再拿一块去,都送给你们吃。”


夫妻俩回到家中,弄好一大锅红烧肉,看着几个孩子们对香气四溢的肉盆扫荡一空,俩人一口未动。 

夜深人静,窗外的弯月在乌云中时进时出。俩口子反转难眠,半夜,黄学素老公悄无声息地起床,来到厨房,关上门窗,打开煤气,然后瘫坐于地上……  

黄学素闻到了透出的煤气,翻身起床冲进厨房。哭着抱住口吐白沫的老公喊到:“我也想死呀,那老的小的啷个办嘛?”  

邻居们叫来了120,将黄学素老公送往医院抢救。命保住了,生活还得继续。

一位家景较好的同事,主动借钱给她,帮助她在自家楼下街口摆上凉粉小摊,老公上歌乐山开荒拓地,种上红苕、蔬菜。四个孩子特别懂事,学习之余,他们分工合作,主动帮助大人做事并管理家务,尽量减少家庭负担。生活慢慢地有了起色,一家人吃饱穿暖。孩子们学习自觉努力,按部就班地读完初中、高中毕业,都一一考上大学。


听老人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全国人民响应上级号召,“超英赶美”,城乡大炼钢铁。人们在红旗和歌声中,疯狂地上山砍树。无论大小,不管树种,一律砍下当炼钢的燃料。黄葛树也不例外,但很快人们就不再砍它了。因为,这黄葛树燃烧时只冒浓烟,不出明火。烟雾弥漫中让人流泪。黄葛树逃过一劫,今天重庆到处能看到上百年的黄葛树,不是因为黄葛树有遮荫护坎,绿化家园的作用而被保护下来,实在是那黄葛树不配合“大炼钢铁”所致。

长江滚滚东流,黄葛树悄悄生活。时间飞逝。黄学素夫妇终于把儿子和仨侄男侄女抚养成人,儿女们大学毕业后在广东番禺和深圳就业、创业。其中二人开公司办企业,事业搞得风生水起。


而今,早已年过花甲的黄学素夫妇,搬进了栽有黄葛树的小区别墅,在家中带孙子享天伦之乐。儿女们纷纷要求二老迁居深圳。可黄学素夫妻俩坚决不同意,说我黄学素就是黄葛树,我的根在重庆,重庆养育了我,重庆才是我们的家,我要报答困难时帮助过我的所有人。当年送猪肉和借钱给她的人们,其中有人重病住院,黄学素得知后,前往医院探望,说:"大姐,这病得治,三、五十万元我拿得出来……"

无声的黄葛树,在佛经里被称之为菩提树。《梵书》中称它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

作者简介:李秀瑜,1955年生于重庆渝中区,大专文化。从事美工、策划,现丽江程宝庄园有限公司酒庄创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