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第二十章 世道
2021-01-21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第二十章世道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世争之道。韩非子按社会物质与财富的丰富程度来划分人类争
斗史,虽然他没有直接说明这种划分的基础,但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韩非子很看重以物为活的世俗人性,在韩非子看来物质条件决定了人性的
走向,按这样的论断来看韩非子是很看不起孔子的说教,百姓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了,孔子你还给他们大讲什么道德仁义,有本事让百姓吃饱饭穿暖
衣呀。话回正题,韩非子讲了上古时代部落间的争斗以道德为主,中世时代国家间的争斗以智谋为主,而当今之世国家间的争斗以实力为主,这里的
实力就是军事力量。上古时代人类还处在食物采集与狩猎阶段,社会物质仅够基本的生存与生活所用,原始部落之间的争斗仅限于部落首领的德行上
,能够为部落获取更多的生活物质并以此吸引其它部落的民众到本部落来,这就是最大的功德,所以韩非子说“上古竞于道德”。当原始先民走出森
林,开始了食物培植与农业生产,社会物质逐渐有了积累,这时的争斗就需要智谋,这里的智谋是指人掌握并应用农耕规律,谁掌握的多谁就强大谁
就会在争斗中获胜,所以韩非子说“中世逐于智谋”。到了青铜的时代冶炼技术的发明,使得军事力量有了武器可用,军队成为真正正规的军事力量
,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只不过是冷兵器发展到现在的热核武器。这一时期的争斗就是靠军事力量,所以韩非子说“当今争于气力”。道德与
智谋只能退居二三线,成为谈判桌上的外交辞令。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道德可言。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韩非子讲了齐鲁之战来佐证。历史再现:齐
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
智而鲁削。意思是: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人。齐人说:“你的话说得不是不巧妙,然而我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所说的这套空话
。”于是出兵攻打鲁国,把齐国的国界推进到距鲁国都城只有十里远的地方。所以说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亡了国,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失了地。历史是
残酷无情的,子贡的说词再能辨,也挡不住齐国的铁骑,齐国人要的是鲁国的土地,而不是子贡的仁义空辩或是世人毫无价值的空誉。齐鲁之战的结
果很明显,齐国人打到了家门口,韩非子又提到了徐偃因不合时宜的施行仁义而亡国的故事,这就是“当今争于气力”的真实写照。同样,这也是孔
子的失败,儒家思想虽然统治了整个帝制时代,但孔子并没有推动中国或是改良当时之世,“克己复礼”没有能拯救周朝。这就和当年八国联军进攻
北京,清政府带还和人家讲什么仁义道德,结果就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签订耻辱的不平等条约。韩非子认为“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
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意思是:由此说来,仁义道德、机智善辩之类,都不是用
来保全国家的正道。如果当初抛弃徐偃王的仁义,不用子贡的巧辩,而是依靠徐、鲁两国的实力,去抵抗有万辆兵车的强敌,那么齐、楚的野心也就
不会在这两个国家里得逞了。韩非子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们就不需再多说了。【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
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
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其实,韩非子“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的
世争之道,我们按本质原则略改一下就很符合当今之世道:国弱竞于道德,国富逐于智谋,国强争于气力。弱国穷国小国只能讲国际道义,连国际规
则都不敢讲。国富军弱的国家只能讲智谋。而对于军事大国强国来说只拿“拳头”讲话,凭实力竞争。韩非子的世争之道,不单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公司、个人,明天再论。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