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特色农产品,如何打造中国品牌名片?

 神农岛 2021-01-21

导语:新华社主管《中国名牌》全媒体总编辑周志懿出席首届中国品牌农业神农论坛并发表演讲,他强调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既要立足区域,也要跳出区域,跨出行业,要借“文化的势”、“媒体的势”,实现更为有力的传播。


发言 /新华社主管《中国名牌》全媒体总编辑 周志懿

编辑整理 /神农论坛承办单位——神农岛

(神农论坛详情请点击:首届神农论坛召开,首次发布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

新华社主管《中国名牌》全媒体总编辑周志懿做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如何打造中国品牌名片?”主题演讲

第一个观点:中国的品牌农业大有可为

中国的品牌农业为什么大有可为?第一是意义深远,第二是空间巨大,第三是各方支持,第四是东风已至。

意义深远

中国归根到底是农耕文明发家的国家,民以食为天,对农产品品牌的推广不仅有利于为人民提供更加放心、质量更优更安全的食品,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

通过农产品品牌推进来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振兴,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我说意义深远。

空间巨大

农产品种类很大,牌子也很多,各地对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真正强势的农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还是少之又少,真正上规模的,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品企业和农产品企业也并不是很多。因为起点低,所以空间还很大。

各方支持

目前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对健康、优质、高体验感的农产品品牌需求很旺,而我们的企业也在非常努力的推进这种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同时我们各级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所以说有着各方支持。

东风已至

乡村振兴是一个抓手,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抓手中的抓手,目前全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专业化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在提高。原来我们打造品牌可能还是吆喝吆喝,那么通过今天上午娄向鹏先生的讲课,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农产品区域品牌专业化建设水平已经上了台面,所以说东风已至。

《品牌农业3: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之道》

即将上市!

作者:神农岛首席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福来战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董事长娄向鹏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详情)

第二个观点:要进一步认识品牌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品牌是一个地方或区域农产品发展的“方法论”

发展品牌的首先是品牌定位,从根本上解决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根本上解决你从哪里来,你现在在哪里,你要向何处去,这几个根本问题。

比如说大米,南方有大米,东北有大米,泰国有大米,我们的大米在世界粮食大米市场上是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的差距在哪?我们的唯一性在哪?我们万物文化的魅力在哪里?这是就具体农产品而言的。依托农产品品牌建设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是一种方法论,所以我们要对农产品品牌建设赋予更加广泛和深层次的意义。

品牌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

一个地方品牌的数量,强势品牌的数量,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地方经济发达水平和经济软实力,兼具软实力和硬实力。大家知道美国好莱坞大片、美国迪士尼不仅是品牌,更是战略资源,向全球延伸和扩大影响力。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也需要重视,要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视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不断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地位。

另外,农产品品牌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及龙头化这“四化”也是箭在弦上,值得高度重视。

第三个观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要跨界与借势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既要立足区域,也要跳出区域,跨出行业,要借“文化的势”、“媒体的势”,实现更为有力的传播。

跨界

第一跨地域的界。农产品区域品牌一定是立足区域,但一定是跳出区域的,这句话听上去像废话,但是在实际上应用的非常广泛。

我举一个例子,去年十一之前我去了黑龙江,黑龙江858、868农场我第一次过去那边,去了以后感受非常深,景色太美,米饭太好吃。我当时就突发奇想,我们在黑龙江如此好的生态优势农场,能不能跟北京、广州、上海的大企业结队子。很简单的方式就是定制农场,找一百家企业,发一片农场给这个企业做专属农场,自主经营权还是农场的,所有员工粮食都由农场提供,拓展训练、收割的时候让员工过来体验,跨地域让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跟发达地区的品牌、资源进行结合,是不是也是一条路子。

现在大家知道农产品无国界,农产品可能是最先能在“一带一路”里边带来巨大作用的。昨天上午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加第二届中国服务设计大会,当时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的会长理事长专门提到了我们农产品如何在跨地界的过程里跟上节奏。如果我们农产品在服务设计、标识设计上不能适应“一带一路”所在国家的文化法规和识别差异,那我们可能根本走不进“一带一路”,我们还是在国内,还是在地域之内,所以这是一个跨界。

第二是跨行业的界。跨行业我印象最深的是寿光的农业生态观光形成产业链条式发展,而旅游、文创和深度体验都是跨界的方式。

借势

借文化的势非常重要。文化不是唯一但非常重要,在湘村黑猪这块土地上有全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娄底和安化地区是古眉山地区,一千多年前是旧部与中国通,是眉山文化核心区,那时候哪怕唐朝最强大时候都与中原王朝不相往来,一直到下召,那是原始物文化代表地,那种文化代表神秘、古朴、原始和生态。全中国神仙都是飞的,但是那里有一个全中国独一无二的眉山神,手在下,脚在上,口含钢刀,每个脚心一碗水,只有那个地方有这个神仙。所以这些地方特色文化也可以赋予到这些农产品当中,为农产品品牌插上翅膀,借文化的势。娄老师举的例子“好一朵横县茉莉花”也是借文化的势。

善于借媒体的势。现在大家知道农产品销售无边界,小到一个区域,大到整个国家乃至“一带一路”和全球农产品,我想建议大家一定要善于借助国家级的传媒势头,我想这也是娄老师把我请到这里的原因之一。

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的新华社在2017年6月份启动了“民族品牌”工程,《中国名牌》在去年12月7日在南京启动了“中国行业名牌培育计划”。凡是纳入行业名牌培育计划的有两个福利。

第一我们绝对免费为大家进行一定的宣传。包括使用我们自己社领导审批过的我们自己的标志,就是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下面是行业名牌培育计划的标志授权使用。当然这个授权有一定条件,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所有报名企业都要经过严格答辩,答辩通过以后可以免费使用,而且在我们媒体上免费推广。

第二个我们推出一个针对在座企业家的高铁扶贫计划。首先,革命老区,老少边城农产品,我们启用上亿高铁广告食品资源给大家做免费广告,不要钱的。第二个如果有企业愿意做高铁的冠名我们可以两个方式,一种是一个车厢一个品牌,价格一年可能20-30万;另外一个就是整列,我们只收成本价,我们给铁路局多少钱就给你多少钱,当然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革命老区和特别贫困地区我们要优先,这个需要经过专家委员会一致讨论通过,不是我说了算。

还有一个福利,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已经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达成协议,从7月份开始对全国高级品牌官进行深度的专业化培训。这个费用非常低,我们首先是保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入选的企业免费,对于非入选的企业我们给优惠,名额有限欢迎大家报名。

今天的会议无论是内容还是意义都非常深远,我深深记住这句话:未来20年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农业,农业看品牌。谢谢!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来源神农岛(ID:sndfly)

神农论坛系列报道

1、首届神农论坛召开,首次发布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

2、尹成杰: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是产业兴旺的重要任务

3、孔祥智: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

4、刘平:地理标志品牌要做“绣花功夫”,不能贪大求快

5、鲁芳校:我国果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基于4个原因

6、横县副县长宁宇:三句话讲透横县茉莉花如何从幕后到台前

7、娄向鹏:政府与企业双轮驱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中国道路

8、娄向鹏:战略寻根、品牌塑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中国方案

9、政府企业高峰对话: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如何实现双轮驱动?

10、抢占功能农产品无人区,科技+品牌代表农业的新未来!

更多学习,可关注神农岛首席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农发所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福来战略品牌咨询机构董事长娄向鹏老师的《品牌农业》《大特产》《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之道》三部曲专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