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玉保:铸业阳光产业 让百姓的劳动果实更有价值

 探索科技公园 2021-01-21

   “以产业带动农民丰收,让农民的劳动果实更加富有价值。”2012年湖北运鸿光伏发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时,湖北运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玉保的承诺掷地有声。正是这样富有力量的承诺,让运鸿人在开拓大健康产业的大征途上充满了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拼劲儿。

拓能源之疆, 展绿色之业 ,雄关漫道,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以“光伏天下造福人类 、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为企业宗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气魄,融资融智融天下、 创新创赢创佳绩,同舟共济,砥砺奋进,求真务实,这是李玉保一路将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做大所经历的宏大理想抱负。

bf506026-4959-4b3f-94ad-28899988b008

集团落户武穴田镇的9年,既是运鸿集团发展壮大的9年,也是武穴市脱贫攻坚爬坡过坎的9年,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璀璨靓丽的9年,运鸿集团凭一企之力擦亮了武穴地区脱贫攻坚与建设美丽乡村的靓丽名片。

抓产业,促民生。

2016年运鸿集团正式启动”精准扶贫移动式智慧大棚项目“工程,实现了智能大棚到智慧大棚的革命性改变。由“智能”到“智慧”一词之差的改变,不仅仅是对于技术革命创新的突破,还饱含着对创新扶贫内核的用心理解和智慧决策,集团积极谋划以智慧大棚为纽带,为老百姓打造增强棚上棚下、棚里棚外“立体式”收益,创富民增收利好。

据了解,运鸿集团光伏发电从2017年至今,所产生的光伏发电电费已全部返还给精准扶贫户,所安排公益性岗位达到112个,每个岗位每年补助6000元以上,仅2020年元月至10月就支付公益性岗位报酬106.8万元。不仅如此,运鸿集团还安排无劳动能力精准扶贫户每月在大健康产业园做轻微劳动,每月工资600元,仅韩垸村就有27户精准扶贫户享受了这样的扶助。

06754cfa-b0dc-4fbc-a388-e814a0035f58

数据显示,运鸿集团在田家镇创办屋顶和大棚光伏发电,年收益在1500万元。集团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的有机果蔬深加工产业化开发团队,打造集有机农产品种植、初加工、贮运保鲜、深加工于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光伏大棚内种植的有机果蔬,大部分由当地农户自行种植,屋内进行果蔬深加工植物多肽系列产品及综合利用产业化开发项目,新增就业岗位600个,带动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由于农业产业链附加值项目多,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运输业、设计包装业、育种育苗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李玉保的企业运鸿集团确立的大健康产业链带动乡村经济扶贫模式,是新时代青年企业家探索扶贫攻坚新路子的强大表率。自从集团的光伏发电实现收益以来,仅仅从当地的荒土地扭转项目看,据韩垸村支书周献国介绍,全村现有土地1600亩全部流转给湖北运鸿集团,每亩土地流转价格每年700元,一次性支付5年,这样解决的是部分土地拋荒问题,带动增加集体和农户收益,这一部分的收益一部分是集体土地扭转后大家均分,另一部分是贫困户家的自有土地扭转的费用,采用一次性支付5年的模式,全部打款给老百姓。老百姓参与的光伏发电项目,除了自家使用的电力,盈余电力并入国家电网后,会在年底电力部门清算后,统一发放到建档立卡农户的“工资卡”里,当地老百姓形象地把它称为“阳光存折”、“绿色存折”。

3.3

田镇办事处韩垸村贫困户王应国,在2016年就把自家的两亩地流转给运鸿集团,自己也在集团上班,年底还有扭转土地的2000元分红,目前一个月是3000多,加上自家参与了光伏发电项目,全部零七零八的收入,使得他家早在2018年就成为全村首批脱贫摘帽的家庭,他指着眼前一排排光伏智慧大棚笑着说,过去我们都想摆脱农村,走进大城市,不想一辈子当农民,却不曾想,我们却把前半辈子农业种植经验带到现代农业中,竟成为了我们手里的“金饭碗”。

或许王应国的话正印证了运鸿集团董事局主席李玉保在成立企业时的话,让农民的劳动果实更有价值。过去农民是为养家糊口,靠辛勤的劳作取得更多的收成,卖出好价钱,挣得是辛苦钱、血汗钱,而现在是,他们积累了一辈子的“技术”,已经很会“劳动”,集团以产业来带动农民增收,让他们手里种植的果实充满科技感、现代感、技术感,这份成就感就是农民内心源于为现代农业创造价值的满足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