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理念与口号

 渐新堂 2021-01-21

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理念与口号 

渐新堂

          我们的一生,从小时读书到现在教书,曾经被多少流行过的理念与口号所左右与影响过。

       政治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斗争的问题上,绝没有调和的余地。工作上,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生活上,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教育教学上,不打不成人,黄荆条下出好人;严师出高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今天,突然想到语文教育语文教学上仍然有类似的很多理念口号,值得我们去反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死记硬背,课文无非是例子,淡化文言、淡化语法、淡化文体,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是为了不教,题好一半文,应该说还有很多类似的理念与说法。

       这些理念与口号,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曾经是那么鼓舞和激动人心,是那么盛行于我们的教坛,有的也曾经那么有力的改变着我们的一些教育乃至教学观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和教育行为。

       但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尽管有些理念至今都还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自己,有些已经成为过眼云烟,酒余茶后的谈资笑料,然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对这些理念和口号进行一定的反思与梳理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首先这些理念和口号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针对某些当时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弊端才提出来的,多多少少曾经有过正面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曾经被奉为绝对真理,要求甚至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推行过或者批判过。这些感悟性的针对具体问题具体现象的认识,一旦要扩大范围,一旦要绝对化,本来还有一些正确的内容,也就很快堕落成为谬误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喜欢用语录来替代缜密的思考与推断,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也非常缺乏职业规范,常常靠的就是语录式的口号观念来简单化地维系大家的思考与行为。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的时代,不要祈求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要期望有一个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什么工作都得靠自己去实践摸索提炼,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

       当然,这也绝对不是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弄清这些理念与口号的相对价值与历史局限,才能够保证自己以后不再被随意的口号所左右与忽悠。

       这就是对曾经流行过的理念口号进行梳理的必要价值,使得自己明白:神马都是浮云。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