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刍议

 渐新堂 2021-01-21

初中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刍议 

渐新堂 

        初中写作教学的总目标,在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的总目标第八条,表述得很明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修改调整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的总目标,也无疑成为初中毕业时的最终目标。

        与过去的目标相比,与我们头脑中想当然的目标相比,似乎不够过瘾不够带劲。在我们的心目中,初中毕业的学生,尤其是通过中考获得高分甚至满分的学生,远比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设置标准的水平高,常常能够写出标题新颖、语言精彩、内容深刻、结构精巧的优美甚至优雅的文章来。按照这样的理想化的标准进行写作教学,从初一年级开始,我们的写作教学自然就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的进行着,几乎是期待着人人成为小作家似的初中毕业的高水平写手,当然最好人人都是自费出版有散文诗歌甚至小说集的作者,至少是发表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写作成果的作者。

        然而。写作教学的普遍现实却不能够令人如愿。尤其是非重点中学,即使是重点中学如果处于普通班,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水平,却是语文教师们急不上来又难以见效的事情。

        我以为,问题就出在整个三年的初中写作教学的实践严重偏离了国家规定的总目标,在虚的玄的难以落地的虚无缥缈的空间里游荡,其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厌倦恐惧甚至反感抵触写作。

        课程标准的八字目标“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却内涵丰富。具体指内容,初中学生只要内容具体了其文字还能够差吗;明确指内容的价值取向,即作者的态度观念甚至立场,是毫不含糊的;文从,则是侧重在语言的通顺晓畅上;字顺则重在相对工整好认的书写上,应该是看起来比较顺眼。

        我们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全民教育国民教育强制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告别了过去的三十年前的学校精英教育制度,实行的是均衡教育普惠教育。但是,不少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还在习惯于过去的写作教学的超高目标,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一辈子都没有达到过的实际上根本难以存在的写作目标,即仅仅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的什么标题新颖语言精美构思精巧内容深刻生动感人之类的文艺评论的极致标准,重复了几十年的谁也没有拿出来过的根本无法操作无法兑现的样本。

        回到写作教学的现实中,又还反而觉得“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特不带劲太不给力,似乎不值得初中语文教师去落实就自然可以超越。一些中考命制试题的人员,也因为自己对初中学生写作实际对初中学生精神生活的严重脱离,对课程标准写作教学最终目标的不理解,带着一种文学青年的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地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往文学甚至文艺上靠,使得我们的初中写作教学越来越脱离目标脱离学生写作发展实际脱离教学的应有轨迹。

        “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其实不仅仅是初中学生写作毕业时应该达到的标准,也是成年人写作一生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这是一个要求平易而又难以超越的相对很高的现代信息社会的写作标准,去掉到了纤尘浮华,直抵文章的内核标准。

        具体,应该是负责任的写作者所首先应该持有的自律标准,不具体就是流于笼统空泛,就容易陷入说空话大话假话的泥潭。记叙性的文章,要具体,就需要细节支撑,才能够使得内容充实起来。议论性的文章,具体就需要将思维进一步细化,提得出分论点来,或者说有实实在在的论据支持。说明性的文章,具体才能够使人易于清楚理解,按照说明去操作才不发生歧义不产生困难。就是抒情性的文章,有具体的情绪情愫及其变化,才能够真切感人。课标第四学段的阶段性写作目标之五,也是很好的注脚,“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明确,是对素材对内容选择时要求带上的写作者的价值烙印。无论是“见闻、体验和想法”,都应该切能够很自然地表达出写作的意图,以及写作者自己的主观的价值判断以及情感体验。写作者的喜怒哀乐常常会随着文章内容的展开自然流淌其间,带有浓厚的情感以及主观色彩。当然,这里还自然包括着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否定什么,热爱什么厌恶什么,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写作者的旗帜鲜明的立场,也就是课程改革以来所大力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浸润渐染的外显效果。当然,任何素材与内容的选择使用,都不能够或者说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去强求纯客观,尤其是对初中学生对一般的写作者,除非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科研工作者。

        文从字顺常常是连起来说的,就是语言通畅文字顺眼。与“具体明确”一样,这也是一个可以多层次要求的标准,是需要多年的艰苦历练才可能达到的境界。

        初中学生既要学习与运用诸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之类的语言知识,又需要在言语实践中去不断地体验感受与运用,去带一点书面语的味道,带上一点学生腔,也是应该和必须的,然而,其最终的表达水平,应该是逐渐达到社会化的水平,即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能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文从,主要指语句通顺用词恰当,句子之间能够连贯,是相对比较低的要求,也是基本基础的要求。进一步则还应该包括用词准确词序恰当没有歧义,语句之间自然流畅富有逻辑。从,是指跟从,语言能够紧紧服务于与服从于文章内容的清晰表达。

        字顺,即指文字(词)的使用与书写很顺当,无障碍无羁绊无滞塞,阅读与理解起来很顺畅。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侧重在学生的书写上,要求有明确的读者意识,便于读者辨认阅读。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写作教学要求中,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这就足以说明写作中“字”要写顺的重要性,这也是语言文字在交际中的基本要求。

        主要写什么和能够写什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说得很清楚,这就是“见闻、体验和想法”,对这三大写作内容的规定,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把握的。如果每一次写作教学写作练习,我们都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坐在学生的凳子上思考问题,坚持将写作教学的练习题目紧紧扣住学生见闻体验与想法,文明地写作教学就能够接地气,能够脚踏实地地有效进行。

        课标写作总目标的最后一句是“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告诉和要求我们,初中学习了的多种表达方式,不要孤立地去要求进行纯技术性的学习运用,而是在需要的时候,在有特定语言运用的背景情况下,进行学习运用,以此来发展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所指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语言规范化的的表达能力,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语言规范化,去掉本地的方言土语,去掉诸如“你走先”“三间学校”之类的表达,写出来的文本,能够让其他地方的人也能够毫不费力地顺利阅读理解。现代社会,语言不规范,也是写作教学不成功的体现,而不再是什么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所需要的乡土气息的问题。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首先应该是能够融入现代社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家视野的公民,如果语言表达不规范,与社会接轨自然就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了。

        但愿我们的各级初中语文的命题人员,能够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的要求,逐渐走出小文人语调的历史羁绊,在现代社会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为学生的长远与终身发展着想,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命制出学生乐于写作和易于写作的好题目来,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改革与转向,做出自己命题位置上的应有努力。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